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故事
今天,“爱国三问”要问什么
来源: 2023年4月15日 南开大学报发稿时间:2023-04-12 10:59

  □陆镜生

  南开的校训讲“允公允能”,讲“爱国三问”。“允公”的核心思想就是爱国。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要有励精图治之心,要有回天救世之力,要有念兹在兹的精神家园。“爱国三问”已经向南开人问了近百年了,现在轮到我们来问自己了。

  我们有对中华民族国家的自尊和自信吗?

  中国有“公天下”的优秀传统。在上古时代,在三皇和尧舜时期,中国是天下为公。《礼记》描述了当时的实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指最高的理想政治。大道实行时,天下属于公有。人人都有公心,正如晋·傅玄《傅子》中所讲:“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礼记》讲那个时代“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公心为大家服务。周朝时,有八百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尊称周朝的领导人为天子,天子对它们没有行政管辖权,但别国都尊敬他。他是以德行教化天下,榜样示范天下。周公制定的《周礼》是周朝的宪法。周公念念为国家民族,为人民福祉,大公无私。周朝虽是家天下,但仍以亲民、爱民为本,“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圣先贤如果发现百姓有不端的行为,他们会自责:“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论语》写道:尧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倘若我本身有罪,不要牵累各地百姓;各地百姓有罪,罪责由我本人承担。)这是当时领导人的胸怀和气度。也正如《吕氏春秋》中讲的,是“天无私覆,地无私藏”(天覆盖万物,没有偏私;地负载万物,没有偏私)的世界。这个公天下里,人与人、人与环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出现“贞观盛世”。盛唐的重要一环是唐太宗令谏官魏征挑选知识精英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资料,撷取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要,汇编成《群书治要》的丛书,并在治国理政中认真实施。盛唐气象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超级自信。

  历史像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处处风景不同。唐朝以后一个个王朝的皇帝的政绩,都演绎出大同小异的类似的历史故事:坚持以圣贤文化指导的治国理政,则出现盛世;丢掉圣贤文化,则出现乱世。

  中华民族国家是一个两千多年以来从未分裂过的国家,而欧洲自希腊和罗马帝国崩溃以后至今没有统一。所以,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评论说,中华民族国家治国理念和实践经验,给当代世界和平统一树立了榜样。中国跟西方在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不同的。西方只是用分裂的办法来解决民族之间的差异,而中国是用和合方式、互相兼容的方式来实现民族统一。陈寅恪先生说:“中国是文化大于种族,就是说,不同种族之间的矛盾可以用文化来包容,和而不同。”瞻望未来,中国确有促使世界和平统一的理论和方法。

  我们有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吗?

  西方人说:“21世纪是中国世纪。”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引领世界。唯有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彰显传播,才能让全世界人民从自私自利,从功利计较,回归到仁爱互助,认识到全世界人民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与环境是主客合一,精神与物质是心物一元,是以和谐哲学代替斗争哲学,消除制造人类灾难的冲突和对立。

  汤因比在20世纪70年代跟日本著名佛学家、和平人士池田的对话录《展望21世纪》中讲“要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靠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的教育。)他这样说是有深刻的道理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的教育原点是“孝”。孔孟学说讲“孝养父母”,不仅是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佛教同样主张做人要把孝放在第一位。《观无量寿经》讲“净业三福”,第一福讲做人的境界:“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儒家有专门讲孝的《孝经》,佛教的孝经有《地藏菩萨本愿经》《长阿含经·养生经》《中阿含经·善生经》和《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教讲孝更深刻。比如,佛陀不仅讲“孝敬”,还要求人们把孝敬提升到“慈悲”,再提升是孝敬和慈悲需要“智慧”。继续再提升是“大行”。孝敬、慈悲、智慧都要落实在生活中。

  中国的古圣先贤讲孝,并从孝演绎到五伦、道德和因果。而因果是这三者中的核心。因果规律是天地规律,不是上帝主宰,是我们自己主宰自己。有两位美国科学家写了关于因果规律的书,有中译本可以参考。一本是朱迪亚·珀尔著《因果论:模型、推理和推断》,另一本是达纳·麦肯齐著《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现前的社会里能治大众重病的确实就是因果教育。为什么?倘若人们道德好,不会作恶,因为他知耻。可是如有高名厚利,那个诱惑力实在太大,他会明知故犯。真正懂得因果的人不敢干这个事,知道付出的代价太重了,真是刀头舐蜜,甜是甜一下,舌头割掉了。懂得因果的道理,会常常存畏惧之心,自然不会做损人利己、损害国家社会的事。这样天下会太平。国家社会要长治久安,需重视因果教育。佛经讲得很深入。20世纪的高僧印光法师讲“因果是世、出世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的大权”。宇宙、人生就是一个因果循环的道理。儒家和佛家对宇宙、人生的看法有利于人类世代繁衍和长治久安。

  我们对中华民族国家和传统文化知恩、感恩和报恩吗?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国家的伟大,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我们生活在这样美好的家园里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的生活范围有小有大。小至家庭,大至国家,我们深受来自父母、老师、社会大众和国家的恩德。中国有清明节,这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古人祭祀期间,要讲祖先和中华的炎帝、皇帝等古圣先贤的功德,让子孙知道自己民族的源头,产生自信心、自豪感;继则要忏悔,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誓不更造。懂得孝敬父母,并以孝敬父母之心来孝敬师长,进而孝人民、孝国家。知父母之恩,才能接着知师长之恩、社会大众之恩、祖国之恩。进而才会感恩、报恩。

  我们培养知恩、感恩、报恩,有个基本法则,就是努力做到“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做到“临患不忘国”,“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做到“常思奋不顾身,以循国家之急”。最终就是做到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总原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是一生的事,一生的功课。杜维明先生(哈佛大学华裔教授、新儒学代表人之一)说“21世纪是王阳明世纪。”他讲得有道理。王阳明是明朝著名思想家,其人格和学问跟孔子齐名。他提倡“知行合一”认识论,批判社会上言行不一的弊病。因此我们真诚地爱国,必须修身,要在“笃行”上下苦功夫,随时随地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爱心,多考虑他人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国家的需求。一旦外敌入侵,必奋勇地投笔从戎。爱国任重道远,愿我们矢志不渝地经受磨砺,坚持不懈,贯穿一生。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