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故事
以新的政治思维方式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来源: 2023年4月15日 南开大学报发稿时间:2023-04-12 10:55

  ——在《新时代政治思维方式研究丛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 陈晏清

  这套八卷本的丛书是一套研究国家治理理论的丛书,它的主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政治思维方式的更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推进中国社会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治理就是国家秩序、社会秩序的建构,在广义上就是政治建设。实现这个目标,依赖于高超的政治智慧,特别是正确的政治思维方式。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提出,表明我们国家的社会治理已经逐渐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国家统治向更为复杂的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与此相适应,一些重要的政治观念及建立于其上的政治思维方式也应随之改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把研究国家治理的视角聚焦于政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理由。思维方式是专属哲学的范畴。因此,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思考,也就应当超出具体的制度理论的层面而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这就是追寻现代化过程中各种制度、法律、权利规范等等制定的哲学根据。这是它们在逻辑上的终极根据。所以,这是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的研究。

  对于政治哲学的研究,马克思在方法论上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他说过,对于法的关系、国家的形式等等,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它们都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因而必须从对它们赖以生成和存在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解剖中去理解。这就是说,要把握住政治哲学研究的社会维度。所谓社会的维度,就是社会结构分析的维度,即政治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诸方面关系的维度,就是从社会的整体性或结构性变动中去研究政治生活的维度。党中央提出通过全面深化社会改革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就是给我们提供的现成的而且是极好地体现了社会维度的研究思路。

  党中央把全面改革的部署称之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丛书也就设置了五卷,从国家治理体系的变革这个角度,分别对政治———直接意义上的政治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领域的改革、建设和治理及其体现的政治思维方式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阐述。还单立了一卷“以人民为中心”,这是超越上述各个具体领域,但又贯穿于各个具体领域之中的,是新时代政治思维方式的总规定、总特征,所以,作为具有总论性质的一卷,列为丛书的第一卷。另外还有两卷是不能完全归属于国家治理,但同国家治理关系十分密切且内容十分重要的两卷。一卷是“国家治理中的道德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即制度、法律及社会权利规范的建立和完善,是外在的社会秩序的建构,而道德建设则是人的内在的心灵秩序的建构。内外两种秩序一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就可以相互为用,相互推动。一个社会的良法善治,总是同道德的普遍进步相伴随的。另一卷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内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生活是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的。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固然主要是指世界历史格局的大变动,但它无疑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的世界背景和时代背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使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能有效地应对世界历史格局的变动,使我们的国家能在这种大变动中变得日益强大。所以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卷,全书一共八卷。这八卷构成了一个国家治理的哲学思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一不可。

  研究这个课题意义很大,难度也很大,这是对于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而现实的社会生活是变动不居的,尤其是政治生活领域,不确定性太大,很难达到对它的及时的、准确的、深度的把握。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的问题体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非常广阔的知识领域。仅就我们这套丛书的内容来说,就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多个领域。我们承担这个课题所应有的理论准备和知识储备显然是不足的。所以,这套丛书虽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有所推进,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肯定还是会留下不少问题和诸多缺憾。我们应当如实地把它视为一种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事业还在路上,我们对它的理论研究也不能停步。

  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哲学研究,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极好的选题。南开大学的马哲学科是在我国最先把政治哲学作为主要博士研究方向的博士点学科,也是2006年申报国家重点学科时确定的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的学科支撑点,是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特色所在。所以,做这个课题的动机,除了为现实实践服务这个根本之点以外,也是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有所推进。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我国的兴起更晚,是在本世纪之初。近20年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过去极少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得不到正确的解决,都会成为政治哲学研究的不可绕开的逻辑障碍。这些问题中,有些是非常基础性的问题,有些还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哲学?马克思有没有创立自己的政治哲学?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区分为理想性政治哲学和现实性政治哲学?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建构现实性政治哲学?在什么意义上理解政治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能不能按照某种理论哲学的模式,从逻辑上推导出一种“政治哲学”来作为现实政治生活的规范和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关系?或一般地说,政治哲学同第一哲学、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哲学是什么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否应当和能够建构自己独立的话语体系?如何建构?是以强调政治哲学是一种规范性研究为理由而脱离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体系,还是在规范与认知或价值与科学相统一的语境下坚守乃至强化历史唯物主义所固有的话语优势?与此密切关联,对于近代以来形成的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点、以个人权利为中心概念、在理论内容上以政治解放为限度的西方政治哲学的概念系统(话语系统)又应当如何对待?如此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比较系统的回答。这就是把在回答这些问题中达到的理论认识,尽力运用到了丛书的写作实践中去。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论努力集中到一点,就是力图找到一条理论线索,把上述问题相互关联起来解决,或叫系统性解决。我们经过多年的思考,初步找到了这样的理论线索,这就是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里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三阶段理论,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结合起来作为基本的理论线索,把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政治哲学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框架。应当说,对于南开大学哲学院来说,这套丛书的创作和出版,也是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的重要进展。所以,我们特别希望这套丛书得到学界的关注,听到学术上的批评意见。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参与编写丛书的三十多位作者,是一批淡泊名利的志愿者。他们都是“自带干粮“走进由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这个体制外机构搭建的研究平台的。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在岗的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同时肩负着异常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参加这套丛书的研究和写作,是他们的“额外负担”。还有几位重要的骨干,是已耄耋之年的退休教师。还有一些是在校外任职的校友,他们听从母校的召唤,加入到这个研究队伍中来,也完全是“义务劳动”,完全是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出色地完成了繁难艰巨的研究和写作任务。这些人都有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有着关注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炽热的理论热情,以自己辛勤的劳作与成果,切切实实地弘扬了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学术传统,表现了同南开先贤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所以,这套丛书的创作和出版,对于培养一种优良的学风包括师德师风,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建设一支学术理论上和政治思想上都过硬的理论队伍,会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说到这里,我想要特别感谢一位同志,感谢我们南开大学哲学院的杰出校友邢元敏同志,感谢他倡导创建了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有了研究院这个平台,我们就有可能有选择地组建一支志同道合的研究队伍。没有这样的队伍,想要做这样非常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丛书研究是非常难的。

  在丛书研究、写作和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借今天新书发布会的机会,向相关的各位领导和朋友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

  首先感谢天津市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把这个课题列为天津市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项目,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感谢南开大学党委的关怀和支持。党委不仅在经费上给予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给予鼓励。党委书记杨庆山同志从课题的启动会、中期的研讨会到最后的总结会,直到今天的发布会,每次都亲自到会指导。这套丛书最早是由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这个体制外的机构作为自选项目操作的,党委的工作千头万绪,能够把这套丛书的工作也纳入自己的视野并且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这种关注和支持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和珍贵!

  还要感谢学界的朋友。感谢他们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郭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鉴传今教授、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赵景来教授,他们一起审阅了全部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对于保证书稿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衷心感谢人民出版社,感谢人民出版社马列部主任、丛书的责任编辑崔继新先生。崔继新先生多次亲自来天津、来南开指导,将200多万字的书稿在短时间内编辑完成,为这套丛书的出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这套丛书是从政治建设的角度探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著作。人民出版社的同志付出了加倍的辛苦,赶在2022年9月即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出版发行。我们是郑重地将这套丛书作为向党的二十大的献礼,以此祝愿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同时也是赶在南开大学哲学院(系)重建60年的院庆前夕,因为丛书的主要作者,特别是主编和各卷的第一作者,都是南开哲学院的教师或从哲学院毕业的校友,所以我们也是把它作为向哲学院院庆的献礼,衷心祝愿我们的哲学院在新的征程再铸辉煌!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