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故事
百年南开 浩瀚隽永——《铅字流芳大先生——近代报刊中的张伯苓》序
来源: 南开大学报 第1429期(2022-03-15)发稿时间:2022-05-17 09:51



 

  

  □曹雪涛

  回望来路,创校校长张伯苓以其宏阔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特非凡的个人魅力,对南开学校的建立和成长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每一个热爱南开、情系教育的人都对张伯苓无比感念与景仰。
  “天下谁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但受时局与环境之影响,张伯苓先生的历史功绩一度被遮蔽,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位一生奉行育才救国、改造社会的“大先生”才重归公众视野。张校长诸多教育论断与警句所透射出的时代强音和深刻内涵,令吾辈振聋发聩,致业界奋发图强,特别是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的“爱国三问”,更让张伯苓教育思想闪耀着生生不息的璀璨光芒。
  他,心怀天下、淑世为公。彼时,身为海军士官生的张伯苓,目睹北洋舰队之惨败、“国帜三易”之耻辱,从此,以军人之热血刚毅和青年之风华绝代投身教育,一生奔走、上下求索,抱定“自强之道,端在教育”之宏愿,践行“留德不留财”“私立非私有”之坚守,以“中国不亡吾辈在”之气概,矢志不渝地探寻教育救国的道路。他深切的家国情怀奠定了“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一南开之魂,“无论世局万变,惟南开之公能训练方针一贯不变”,“公能日新”的校训精神熔铸于一代代南开人推动中国社会之进步、国家之发展的血脉中,这是张伯苓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的历史贡献。
  他,高瞻远瞩、领先时代。凭借广阔的战略视野和深厚的学养积淀,制定了前途远大、光明满目的国际化目标,主张将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融合,提出“土货之南开”要“与英国之牛津、剑桥,美国之哈佛、雅礼并驾齐驱、东西称胜”,倡导新式教育、建立现代大学,并始终将校风的培育和精神的塑造奉为圭臬,不断探索立足中国、接轨世界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这奠定了牛津等世界一流高校直接认可南开学历的一段史话,书就了西南联大八年间弦歌不辍的传奇故事。
  他,敦本务实、推陈出新。他以圆融的教育智慧和高超的管理手段化解了“轮回教育”风波,为南开定下了“土货化”的办学方针、“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依靠敏锐的眼光探察到侵略者的图谋,实地调研、成立东北研究会、创办经济研究所。在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中,张伯苓极力推崇“实行”之风,坚持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背景探索大学之道、教育之本。
  张伯苓以其爱国奉献、秉公尽能的炽热情怀,事业无止、发展无穷的宏大格局,永不服输、愈益奋励的实干作为,将南开学校作为“改造社会试验之场”,聚精英、传薪火,成为一位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具风范的教育家、思想家、实干家。他以言传身教影响了家人与后学,其幼子张锡祜为国捐躯,留下了“阵中无勇非孝也”的佳话,南开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周恩来在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豪言,他本人更是一生奉行“认识环境、努力干去”的信条,带领南开人团结合作、恳切诚挚、顶下来做大事,用自己的“公、诚、努力”,去回答好“爱国三问”。
  《铅字流芳大先生——近代报刊中的张伯苓》一书,横跨42年,从独特的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这位爱国教育家的思想、智慧、气度、风范、操守、情怀……感谢梁吉生、张兰普两位学者多年来对张伯荟及南开校史研究的热忱和专注,为我们全面研究张伯苓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历史贡献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今天,我们办大学、办教育,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与当年形势之艰难、资源之匮乏、处境之窘迫相比,现在的这些“难”便显得微不足道了。这让我想起了张伯苓先生在1931年曾说过的一句话:“求人不如求己,救国必先自救。”站在南开新百年的起点上,我们怀念与钦慕张伯苓这位一代人师、国士大家,更深切地感受到今日光大南开大学责任之重大。我愿与新一辈南开人一道,以自信自强的底气、难而益开的精神,赓续传统、壮丽前行!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南开团队光刻图案化操控揭示...
校领导应邀在中国高等教育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