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故事
聆听古诗词的美好——谷羽先生与叶嘉莹先生的诗词缘份
来源: 南开新闻网-迦陵学舍公号发稿时间:2022-03-01 22:22

作者:杨茜萍

作为南开大学中文系一九七八级学生,我有幸成为叶嘉莹先生1979年和1981年两次来南开大学授课的亲传弟子,聆听了先生讲授的全部课程。对先生的讲授,我始终不忘。先生的授课笔记,我珍藏至今。翻阅这些笔记,当年先生讲课的驰骋纵横和博大精深,又呈现眼前,让我回味无穷,感慨万千!

今年应《为有荷花唤我来:叶嘉莹先生在南开》书籍编委会邀约写稿,整理当年叶先生授课笔记,在迦陵学舍我有幸看到外语学院教授谷羽先生1979年和1981年听叶先生授课的两本笔记。当时我并不知谷羽先生大名!但从笔记娴熟苍劲的字迹和清晰规整的思路,感觉跟我们的记录不一样!原来1979年谷先生已经是南开大学外文系教师。他说,1960年高考,志愿报的南开大学中文系,却被录到外文系俄语专业,曾经感到郁闷和失落。是叶先生的课,使他重拾学习古诗词的梦想,也给了他学术研究新的阶梯与方向。

打开谷先生听课笔记,第一页工整地写着:“叶嘉莹先生诗词讲座  1979年5月  主楼西侧阶梯教室  凭蓝色听课证入场”。

谷羽先生听课笔记首页

 叶先生1979年4月24日在中文系第一次开课。因知道消息较晚,谷先生5月10日听课,到6月14日叶先生结课,十七节课一节未落,每节课笔记条理清晰,宛如教师授课笔记。尤其是叶先生在课堂上讲授的每首诗词、引述的每段古典文献都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看得出谷先生当年听叶先生课的专注和认真!一位外文系教师,对中国古典诗词有这么高的热忱和理解,对叶先生的课这么热爱,让我非常感动。

谷羽先生听课笔记记录详尽

在与谷先生的通信中,我表达了我的敬佩之情:“四十年前,与您在同一个教室,聆听叶先生讲授《古诗十九首》《唐宋词》!今天,因四十年前的听课笔记,与您相识,被您感动!”谷先生当即回信说:“我们同期听叶先生讲诗词,是同学,又是校友”,重新翻阅这些笔记,“仿佛又回到了四十年前听讲座的情景。能够聆听叶先生讲诗词,的确是我们的幸运!”他告诉我,几十年来,他不仅将大量俄罗斯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将中国当代诗人诗作介绍到俄罗斯,在中俄之间架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他还与俄罗斯汉学家合作,致力于翻译中国古诗词,编选翻译包括近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的《诗国三高峰  辉煌七百年》俄译本2018年在彼得堡出版,与俄罗斯汉学家、诗人合作编选翻译的《汉俄对照中国诗歌读本》系列丛书陆续出版。他说:“最开心的是,我终于把俄语和我最初渴望报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业联系了起来。”因为他的成就,1999年获俄罗斯联邦文化部授予“普希金奖章”,2014年获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中国资深翻译家”称号,2019年获中国俄语教育终身成就奖。

今年三月,遵叶先生之嘱,谷羽先生到府上拜访叶先生,表达感念和仰慕之情。叶先生才思敏捷,谈兴甚高,与他回顾在南开大学的过往、在主楼111开讲被学生挤爆教室的场景。他将自己翻的中国古诗词俄文版作品送给叶先生,叶先生向他回赠了自己的口述史著作《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并欣然题字:“谷羽先生惠存  迦陵  二0二一年三月三日于南开大学  ”。

叶先生赠送谷羽先生《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并题字

今年七月,谷先生拜托文学院闫晓铮老师将他的两本听课笔记扫描打印成大字版,呈送给叶先生审看。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叶先生即给他打来电话,称赞他“笔记记得好”并表示感谢。他非常感动,在给我的信中说:“我既高兴又惶恐。应该我们感谢叶先生!没有先生的讲座,哪来这样的笔记?我们有幸遇见叶先生,才有机会聆听古诗词的美好,领略叶先生的风采与人格魅力。”

是啊,有人说,叶先生就像一个发光体,她到哪里,人们都会被她吸引!无论时间久远,地域阻隔,提起叶先生,我们天南海北的同学都会想到她站在讲台上挺拔优雅的身姿和讲课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叶先生的诗词教化、为人修养,深深地浸润、影响了我们南开学子的人生。

拜读谷先生笔记,我还有了几个意外收获:

一、叶先生1979年和1981年来南开授课时间有了印证 

编写《为有荷花唤我来——叶嘉莹先生在南开》一书,编辑为确定叶先生来南开授课时间,依据了我的听课笔记的记录。虽然我比较完整地记录了叶先生两次来南开授课的时间和讲课内容,但一直心中忐忑,不敢确定四十年前的笔记会否有所遗漏,恐怕影响书的真实。看到谷先生笔记,我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他的笔记也是清楚地记录了叶先生的每次上课时间和讲课内容:1979年4月24日至6月14日21节课,1981年9月3日至1982年1月5日34节课。每节课记得清清楚楚!我的笔记所记与谷先生的笔记完全一致!叶先生当年两次来南开授课时间的认定,有了印证和依据!

二、发现朱维之先生欢送叶先生的讲话

《掬水月在手》文学纪录电影同名书籍中,叶先生谈到1979年在南开授课她的一个遗憾:“当年的课,除了学生还有很多老师也来听。不但中文系的老师来了,最难得的是中文系系主任朱维之老先生每堂必来。我很遗憾的一件事情,是我临别那天,朱老先生讲了很长一段话,讲得非常好,可惜没有录音下来。”在谷先生的笔记中,竟然记录了那天朱维之先生的讲话!这真是珍贵的发现!朱维之先生当年是中文系主任,为我们讲授古希腊文学课。叶先生给中文系开课,朱先生每次早早就来到教室,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位子(第一排是我们给中文系老师们留的位子,至今印象深刻!)在谷先生的记录中,1979年6月14日,叶先生在南开的讲课结束,朱维之先生走上讲台致欢送词,他说:

叶先生的讲课本身就是一首诗,充满了感发的力量,达到了一种很高的意境。她的讲课贯穿着一种感情,就是爱国的热情。她住在国外,利用假期回国讲学,离祖国越远,热爱祖国的感情越深。她讲课旁征博引,基本功很深。她自己说是“跑野马”,我看是奔放。她工作认真刻苦,去南京讲学,也不误我们的课。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将找到朱维之先生讲话的消息告知叶先生,先生非常高兴,问我:“是录音吗?”我说:“不是录音,是谷羽先生的笔记记录。”感谢谷先生的认真记录,弥补了叶先生的遗憾!朱先生的在天之灵也会欣慰!

1979年6月14日,朱维之先生致叶先生欢送词

三、找回“白昼谈诗夜讲词”的记忆

《掬水月在手》文学纪录电影同名书籍中,叶先生回忆1979年在南开讲课的盛况时曾写诗纪念:

白昼谈诗夜讲词,

诸生与我共成痴。
临歧一课浑难罢,

直到深宵夜角吹。

1979年4月叶先生来南开授课,安排每周二、四白天上课,讲汉魏六朝诗。后来应师生请求,自5月16日起,每周三晚上加一次课,讲宋词,至6月14日结课,共讲了四次。叶先生的课,我每节必上!但是笔记中却没有找到叶先生晚上授课的记录,始终不解。对照谷先生的笔记,发现了问题所在。谷先生笔记在每周三的课程时间上标注了“晚”字,而我没有标注,没能区分。恍然大悟后再看叶先生的讲课内容,周二、周四与周三是不同的。比如:5月15日(星期二)讲三曹,5月16日(星期三)讲词的起源,5月17日(星期四)、22日(星期二)讲三曹,5月23日(星期三)讲词的格律、句法,5月24日(星期四)、29日(星期二)讲三曹、陶渊明,5月30日(星期三)讲温庭筠、韦庄,如此。之前整理听课笔记时我还纳闷:先生这是“跑野马”吗?为什么在诗和词之间“跳”着讲?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感谢谷先生的笔记,让我找回当年听叶先生讲课“直到深宵夜角吹”的记忆!

四、感受叶先生的爱国情怀

谷先生笔记中还记录了一次特别的讲座。1979年6月16日,叶先生首来南开临别之际在主楼小礼堂专门为外文系师生开讲《古典诗歌的阅读和欣赏》。叶先生在讲课前首先说到她来南开的初衷:“我来到南开大学,应当感谢外文系,感谢李霁野老师!”之前许多人讨论:为什么叶先生选择来南开?其实四十年前先生就已经明白告诉了答案!讲座中叶先生以陶渊明《咏贫士》、杜甫《秋雨叹》、李商隐《锦瑟》为例证,讲授中国古诗欣赏和批评。讲座结束,先生从千年古诗回到当下,说她此行在北京买到一本《天安门诗抄》,很受激励,其中有在写诗技巧上特别好的,体现了中国诗歌新精神,值得炎黄子孙、中华儿女自豪与骄傲。她将两首诗写在礼堂的黑板上:

九州四海望春回,
竟报南天一柱摧。
莫道瀛寰空洒泪,
鲲鹏翼下是风雷。
风雨纵横六十年,
撑天拔地入云巅。
无常岂必斯人老,

八亿人民怒问天。

无论是从万里之迢回到祖国,还是关怀国事,推介新诗,我们敬爱的叶先生,这位穿裙子的“士”,总是让我们看到她的热血和激情!

 2021年8月15日

(本文作者为南开大学中文系一九七八级校友)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国际知名数学学者Joshua Zahl...
南开大学2025年高招咨询开放...
南开教授荣获2025年ACS Catal...
【学习教育】杨庆山讲授深入...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首届“迦陵杯·中华诗教大会”...
​南开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联合...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
南开大学科技创业孵化与成果...
南开师生在天津市第五届公共...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