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故事
永远与笑声同在的人
来源: 天津日报 2016年4月6日15版发稿时间:2016-04-07 11:50

  鲍震培

  丙申年正月廿一日,我最敬爱的恩师薛宝琨先生走了。望着书架上20余本排列成行的著作,先生清癯而矍铄的面容依然清晰,耳边仿佛又响起他那熟悉的声音:

  “相声这种形式的演变就是‘打猛诨入,又打猛诨出’于戏剧内外的。即是说在从古优发展到今天相声的过程中曾经有过‘参军戏’‘滑稽戏’——接近戏剧艺术的阶段,唐代的‘参军’和‘苍鹘’,宋代的‘副末’和‘副净’已经具备了今天相声逗哏和捧哏‘咸淡见义’一问一答抖落包袱的特点,但它们并没有成为相声,而是在戏剧中寄寓多年,一直到近世市民意识成熟,才‘打猛诨’跳出成为今日的相声。”先生如是道出相声的发展历史,比我们通常所说的清朝中叶至少要提前了一千年。

  四五十年前,当薛师宝琨和侯宝林大师一起探索相声历史源头时,很多人用鄙夷和嘲笑的口吻说:“相声这玩意儿有什么历史可言?!”相声艺人们沿袭师承的说法,相声以同治年间的“穷不怕”朱绍文为开山祖师,不过百年的历史。一些新文艺工作者也讽刺研究相声是“附庸风雅”“故作高深”。但这些声音没有阻挡拓荒者们的脚步,反而使他们更加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溯本求源。通过大量考证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本相声史专著《相声溯源》问世,著者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等人,居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第一次把相声的源头追溯到先秦的古优和魏晋笑话,发展至唐代产生了参军戏以及杂剧院本爨弄,一庄一谐、咸淡见义和对话表演,都类似今天相声捧逗和包袱的喜剧模式。这一发现及论述,为近世相声发掘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喜剧传统。薛师宝琨在相声史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侯宝林大师所说的“相声有五千年的文化作为后盾”,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相声无史无论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大大提高了相声在我国民族艺术中的地位。

  带着对先生学问的崇拜之情,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有幸成为薛师的弟子,走上研究相声和曲艺理论的道路。对于当时社会上对传统艺术特别是民间艺术持“不登大雅之堂”的偏见,他在课堂上讲过一句话:“只有对艺术的低级态度,没有低级的艺术样式。”此言十分精辟,发人深省,可谓振聋发聩,给那些自以为“高雅”而贬低其他艺术门类的人以有力一击。

  薛师宝琨对相声艺术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他对相声的研究是迄今最全面最深刻最具喜剧理论高度的。涉及相声史论、相声与时代、相声与传统、相声美学、相声语言等方方面面,其深度广度无人企及。无论是从古优语到笑话书,从参军戏到打猛诨的古老形态,还是从隔壁戏、八角鼓到明春画锅的近代相声起源,他的研究都是史料丰富而可信的。他的研究是在宽阔的文化视野中进行的,不仅研究相声,也研究包括独角戏、谐剧、二人转说口等其他谐谑曲艺形式。“软幽默”一词为薛师宝琨独创,他的《中国人的软幽默》虽字数不多,以独特的文化层面来剖析中国人的喜剧精神,堪称空谷足音。他从更广的喜剧欣赏的角度论述了人们对喜剧艺术的欣赏心理,主要从超脱感、优越感、轻松感这三种心理把握喜剧欣赏的规律,其观点对创作和表演都不无裨益。

  《侯宝林评传》是薛师宝琨相声理论的扛鼎之作。它并不是一般的传记著作,而是从侯宝林的内心世界寻求相声大师成功的艺术经验,再以这些一点一滴的艺术经验为金钥匙,开启相声艺术奥秘之门。他对相声的核心特点“包袱”进行研究,总结出抖出响“包袱”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夸张和真实,俗趣和雅趣,戏谑和不虐,细腻和深刻,疏略和绵密,稚拙和智巧,默契和期待等,堪称“相声包袱教科书”。基于以上的美学标准,他推崇张寿臣、刘宝瑞、侯宝林和马三立是上世纪早期和中期形成风格流派的大师级艺术家,他对他们的相声艺术都作出了既中肯又准确的评价,尤赞赏马三立大师和侯宝林大师,此双峰可谓是“亲其情而异其路,近其神而别其形”“是各有自己撒手锏各占一个层面的朋友”。认为“侯派”“马派”各具特点,各美其美。他提倡相声的多样化,他不仅肯定传统相声,也大力褒扬新人新作,既肯定讽刺型作品,也肯定歌颂型、幽默型和娱乐型作品。

  近年来,薛师宝琨以一个学者的胆识提出对相声的批评。在他看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相声的社会责任感大大淡化了,相声的窘况在于“对于生活的日趋疏远以及对于讽刺的日趋回避”。流于技艺的把玩而缺少内涵,他把这种原因归结为对文学性的忽视。“由于并不能提出或回答时代关切的问题,由于并不自觉坚持相声是文学、而文学是‘人学’的主旨,于是类似50年代‘马大哈’70年代‘假大空’那样的形象便不复出现,应该说这是相声现实主义传统的削弱”。他发出的呼吁是万分关切和痛其不醒的,良药必苦口,他希望文艺界重视理论的声音,任何轻视批评的态度,都是不利于和阻碍艺术发展的。他为“病了”的当代相声开出的药方是,要坚持艺术的传统。好的相声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要真实,因为真实是生命,首先必得感情真实,再有对象必须真实,这种真实是艺术的真实,而不必是事实的堆砌,要有艺术典型性的夸张,甚至是离生活原型越远越好,这样才能避免观众按平常生活视角对号入座。第二方面是要注重“善意的动机”,“是说相声只是规劝而不是指责,旨在洗涤人的灵魂而不是追究人的责任,只为善意的引导而绝无恶意的威胁和恐吓”。那些骂相声绝不是相声。三是提倡智巧性手段。这需要精心地组织包袱,提高语言技巧。

  也许正因为相声的难度,这些年有些演员企图通过“小品化”来代替,对此,薛师宝琨一针见血地指出:“将相声‘戏剧化’或‘小品化’绝不是相声发展的方向。就包袱的喜剧趣味而言,它在审美情态上要比依靠情节的喜剧更高。情节喜剧因为角色化的人物表演往往容易落入滑稽丑角的俗套,而相声包袱多由演员本人在叙述评论过程产生,‘丑’是主体包裹和制约着的可以达到幽默的情境。”也就是说,相声的非角色化决定了它的喜剧面貌和语言幽默的个性化,是任何其他喜剧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薛师宝琨说:“笑,在这个世界上是最弥足珍贵的无价之宝,它不仅给我们快乐,还同时赋予我们理性,他的最高价值就是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自我。”正如他所说,笑是智者,是喜剧中永远的正面人物。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笑,留给我们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对弘扬传统艺术和推动相声事业发展的功德将永垂青史。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