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故事
【南开校友】裴钰:“山寨文化”是“座山雕文化”
来源: 每日新报 12月15日发稿时间:2008-12-16 08:02

 

  安冬·马驰 —— 与名人面对面

  

  追踪海外恶搞《红楼梦》第一人

  引起包括央视在内的众多媒体关注

  本周三作客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批判“山寨文化”

  即将出版国内第一本明代散曲鉴赏专著

  安冬说两句:

  裴钰是我的朋友,这有点儿麻烦,因为他无论有什么动静,我都没什么感觉,只是偶尔在MSN上问他:你又惹事儿了?

  我们俩是不打不相识。几年前有过一次合作,在电话里吵了一架,然后他打来电话很诚恳地沟通,那时我觉得他属于性情中人。

  后来他去北京,在几家报纸辗转了几年,去年开始忽然火起来,经常在报刊网站上看到有关他的访谈,他跟另外几个学者质疑春晚、中华文化标志城、黄帝祭祀等,反正闹腾得挺轰轰烈烈,我讽刺他说这是炒作,他特别认真地说:不是,我是在用良知做事。

  这我倒是相信。因为在我们有限的几次见面交谈中,说起某些事情,他总是有点儿过度忧心。

  今年10月,他的书《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西方人眼中的《红楼梦》不是我们心目中的《红楼梦》,误读中,宝玉的怡红院改名成了怡“绿”院,林黛玉的蓝颜知己是个英国人,袭人的名字是袭击男人……

  裴钰这家伙有点儿能耐,与人交往随意直率,但在文字和知识的把握上却非常严谨。我应该为这样的朋友而感到骄傲。

  本版撰文 安冬

  裴钰档案:

    人文学者、资深媒体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代表作品:《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北京《竞报》、《华夏时报》等媒体专栏作家;新浪、网易、凤凰网、人民网等网站特约作家。即将出版国内第一本明曲鉴赏专著。

  对待文化问题不愿意和稀泥

  新报:你最初进入大家的视线,就是从质疑的姿态开始的,例如质疑春晚、山东济宁兴建中华文化标志城,陕西清明节黄帝祭祀等等,为什么这么做?跟我一样,很多人说你是炒作自己。

  裴钰:文化建设的真正动力,并不是歌颂和吹捧,而是文化批评,批评并不是否定一切,而是真正的建设的力量,我们现在讲“宽容”,宽容的本质是“实事求是”。每一个文化批评,留下的不是一地鸡毛,而是召唤纯粹文化的回归,在我看来,现代人文有着客观和独立的原则,每个人文学者需要树立起对待文化的责任心。我对待文化问题,始终不愿意和稀泥。

  新报:我觉得这次你写的《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是很讨巧的一个选题,虽然有那么多人研究和对《红楼梦》感兴趣,但还没有人想到去探讨西方人眼中的《红楼梦》是什么样子,你怎么想到做这个选题的?

  裴钰:我对当代中国文化,抱有现代人文型的思考角度,我的学术特色,就是从文化融合的角度去看《红楼梦》。做这个选题,源于一个机缘,有一天,我在阅读英文版《红楼梦》时,偶然发现林黛玉的形象在西方成了水边女神式的“江河王后”,完全抛弃了林黛玉的中国意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文化误读,让我很受刺激,我当时就想,如果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西方世界都会被扭曲,那么,西方人对《红楼梦》的误解和扭曲,该有多么巨大?当时,我手里的英文版《红楼梦》立刻就变得非常沉重。我对《红楼梦》的海外传播进行了学术分析,结果研究得越深入,就越忧虑!因为这种不断增大的文化忧虑,让我决定做这个选题。

  新报:前一段时间网上铺天盖地的一个新闻就是《红楼梦》遭海外恶搞,说明你的书引起了很大关注, 你想通过这本书给读者带来什么?

  裴钰:不仅是网上,海外的很多主流中文报纸也都报道了,海内外媒体忧虑的,是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边缘位置和尴尬遭遇。一部英文版《红楼梦》,存在着大量的文化误读,我向老百姓来揭开这些不同文化间的隔阂和误解,希望促使我们自己摆脱孤立和自满的文化心态,在对外传播中,我们要积极主动,而不能继续消极被动下去。

  新报:《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这本书也是从质疑的角度写的。

  裴钰:书中的误译误读,一部分是学术界公认的错误,一部分是我的个人发现。这些质疑已经存在于学术圈里,不是个人的炒作和演绎。只是学术界这么多年来,并没有向公众清清楚楚地讲明。我只是第一次向海内外公开了这些误译误读,促进中西文化的正常融合,把局限在小圈子里的《红楼梦》翻译问题,完完整整地交给了最热爱她的中国读者。这种“公开”在国内文化界还是第一次,不仅要实事求是的人文态度,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勇气,我在兑现一个人文学者的文化责任心。

  新报:《莎》很畅销,所以有人说你是新的易中天,你怎么看这种评价?

  裴钰:我和易中天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我用老百姓乐于接受的叙事方式来写作,但我绝不会把学术娱乐化。我始终关注的是现代人文的思想力和创新力,我的书刚刚上市半个月,就进入了“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第八名,但我的书还是建立在严肃学术的根基上。我没把学术弄得“好玩”,而是还原学术的本质,我始终认为老百姓是具有高度审美能力和学术需求的。

  “山寨文化”是“座山雕文化”

  新报:我知道这周三你要作客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批判“山寨文化”,“山寨”是今年很泛滥的一个词儿。

  裴钰:山寨文化并不是平民文化,是“座山雕文化”,山寨产品钻了改革转型期内制度建设的空子,走坑害消费者、商业设计抄袭和侵权的道路,破坏市场经济的商业规则和人文理念。现在国内思想界已经开始对“山寨文化”进行反思,作为人文学者,我需要对山寨文化拿出自己的观点。

  新报:“山寨文化”是不是也是一种恶搞?

  裴钰:山寨文化只是在低层次上无意义的模仿和抄袭,甚至是掠夺他人的创意和思考,谈不上文化创新。虽然娱乐有一个“乐”字,但是,娱乐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并不是单纯的取乐,郭德纲的相声让人捧腹大笑,这是娱乐,而莎士比亚的悲剧让人哭泣悲伤,这也是娱乐。老百姓是最有创造力的,拥有不容小觑的审美需求,把精力放在山寨恶搞上,是一种文化的浪费。我们从不缺少模仿,山寨文化,是守旧的模仿文化,是原地踏步的文化。我们从李鸿章的年代就开始模仿,现在应该走鼓励创新的路子了!

  新报:你是说李鸿章是山寨文化第一人?为什么?“山寨文化”反映了怎样一种心态?

  裴钰:李鸿章单纯地模仿西方现代技术,只重模仿,不重创造,到了今天,山寨文化还在“模仿”,这100年就白过了?我们说山寨心态,它是一种自卑的文化心态,我们不自信,不敢创新,害怕失败,不肯吃苦,贪图捷径,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山寨生活是没有价值的,咱们老百姓有价值的生活,就是八个字:冲出山寨,走向世界,用国际化和现代文明的视野来观察我们的生活。草根阶层要摆脱自卑情绪,要亮出自己的创造力,亮出自己的审美意识,亮出自信心和信念,用亮剑精神来反对山寨文化。

  新报:我期待你明年还有“创新”之举。

  裴钰:我现在对明朝散曲的品鉴研究,在国内还是唯一的,从现代人文的角度,去揭开明曲鲜为人知的艺术面纱。我在2009年第一本文化专著,是国内第一本明曲鉴赏专著,出版在即,不久就会和读者朋友见面。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团队实现基于连续体束缚...
我校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参...
赵新教授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五四青年节:南开优秀青年和...
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日南开大...
【党纪学习教育】校领导调研...
南开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
校领导率队赴甘肃庄浪考察调...
南开团队护航我国选手在第58...
校领导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