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大学报
【1154期】南开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 南开大学报发稿时间:2012-03-23 14:58

  编者按:在广泛征求师生和校友意见的基础上,《南开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经学校第六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工会代表大会审议,并经2011年12月31日第十五次党委常委会议和2011年12月31日第六次党委全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这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行动纲领。本报在此全文转载。

  一、编制原则和依据
     1.编制原则
    本《规划纲要》的编制原则是:以提高办学育人的质量为宗旨,贯彻国家教育、科技和人才发展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时代特征,切合我校实际,注重南开特色,主动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步伐。
 2.编制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南开大学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09-2019)》《坚持育人为本,强化质量特色,努力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薛进文同志在中共南开大学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规划定位
    本规划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落实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行动计划。

 二、南开大学“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环境与机遇

    1.外部环境分析
    从世界的角度看,全球性的发展转变有力地推动着教育的转型,提高质量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时代课题,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各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教育国际化为我们在转型中利用国际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国际经济政治在转型发展中的矛盾冲突、境外教育机构对我校的竞争和挤压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从中国的角度看,转变发展方式对教育改革形成强烈驱动,“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的要求更加紧迫,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加快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趋势已经形成。然而,在资源竞争性配置的形势下,一批国内重点大学在前些年资源集聚和扩张的后效逐步显现,一些高校在吸引杰出人才、建设学科基地、发展新兴学科和加强国际合作等重要方面已经占得先机,使我校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竞争局面。

  从区域的角度看,天津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形成对我校发展的强劲推动,前所未有地改善了学校发展的区域环境。然而,京沪等地的相对优势仍将继续,区域资源支持我校的通道尚不够畅通,我校与区域发展的结合尚不够密切和广泛。
  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我校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的外部环境,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各种竞争。能否充分利用有利环境加快发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认准“转型”趋势、抓住“转型”机会。
 2.内部环境
    经过9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校已经奠定了迈向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基础。“十一五”与“十五”相比,我校在办学规模结构、师资队伍水平、教学质量和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开展国际合作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在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信息网络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收入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学校90多年的文化积淀和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南开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社会声誉。第八次党代会的召开,为学校“十二五”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在广大师生员工中达成重要共识。这些都是发展的有利方面。
  然而,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比如:
  发展目标和发展资源的矛盾。学校已有的和基本落实的发展资源以及资源条件的使用效率,与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差距很大。空间资源在新校区建成使用前,几乎没有发展调节余地;财力资源虽将有所扩大但面临相对强度下降和相对差距加大的危险;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教职工队伍建设的任务最为紧迫。
  发展要求和管理体制的矛盾。现行体制机制中许多与教学改革、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在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更为突出,内部治理结构和体制机制亟待创新突破。学校即将形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新格局,更对学校的运行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改革创新与传统观念的矛盾。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实现发展目标,必须形成改革的动力机制,最大的障碍是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十二五”发展必需的先导条件。
  此外,学校事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历史累积的老问题往往相互交织,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坚定在建校百年跻身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行列的目标和信心,增强忧患与竞争意识,振奋改革与创新精神,狠抓根本、谋划全局、突破重点,靠实干来改善环境,加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和思路
    根据第八次党代会的精神,我校“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是: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努力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走在教育改革创新的前列,走在学术研究创新的前列,走在服务社会发展的前列,走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前列;基本形成“公能”特色的南开素质教育体系、有利于交叉集成创新的学科体系、前沿与需求导向的科学研究体系,形成公能兼济、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工队伍,基本建成津南校区并形成多区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显著提高管理服务和资源共享的水平与效率。
  在此基础上,到建校100周年,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校“十二五”期间发展思路的要点是:
  ●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
实现“三个转变”——在办学观念上,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即真正实现“一切以学生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内容上,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素质”,即要超越知识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培养模式上,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即要努力形成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和师生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改革创新,提升体制活力。中心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导是更新教育观念,关键是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评价激励体系和机制改革,目的是调动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面向需求,适应国家战略。做到“四个主动适应”:一是主动适应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努力在理念、模式、机制、方法和内容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具有“公能”特色的南开素质教育体系;二是要主动适应世界科技前沿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势,集中优势,形成团队,努力争取在若干领域或方向上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学术领域扩大南开声誉提升南开地位;三是要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努力承担大项目、建设大团队、带动大协作、建设大平台,创造好成果、培育好人才;四是要主动适应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努力创造条件,寻找机遇,拓展空间,在为区域发展服务方面大有作为、卓有成效。
  ●突出重点,狠抓队伍建设。把队伍建设作为“十二五”发展改革及投入的重点,抓“师德”,抓“能力”,抓“结构”,关键是评价激励体系和机制。
  ●彰显特色,发扬南开精神。突出以校训为核心的南开文化特质,对“公能”赋以新的时代内涵,并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实施“公能”要求,以实现办学育人质量“日新月异”的提升。以“公能”精神凝聚广大师生、校友,通过南开改革、南开人物、南开学术等扩大南开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四、工作任务和重点
    1.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实施“公能”特色素质教育

    制定《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基本确立新时期南开特色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和“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公能”培养模式,包括:
  ●全面改进和加强德育,完善以“见实效”为核心的全方位德育工作体系,探索多样化德育方式。
  ●研究和改进智育,研究如何使知识学习和其它教育环节更好地达于发展心智的目的,以此为核心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和加强体育,探索增进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的有效途径。
  ●规划和实施美育,提出美育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
  ●全面设计和强化“学习、实践、协作”能力训练,特别是在长度、广度和深度上加强实践训练,使“实际动手解决问题”成为每个南开学生的必修环节和社会认可的“强项”,适度增加能力训练专项经费。
  为此:
  (1)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程(即“十二五”教改工程)。以伯苓学院为龙头,大力推进全方位、多层面、多样化的教改试点,按大类逐步将教改试验扩大到1/3以上的学生,基本覆盖到全部专业和学科。在教改实践中探讨构建具有南开特色的素质教育理论,提出并逐步完善“公能”发展核心要求和相应的评价体系。认真作好泰达学院等试点学院的综合改革。
  (2)从“学”的角度丰富、更新、优化教学计划。要涵盖德智体美及课堂内外各个发展环节;要完善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核心课、厚基础重能力的学院核心课和各具特色富于启发性的专业/学科核心课,使之形成体系并有计划地将核心课程发展成影响全国的精品课程;要拓宽专业/学科口径、探索通识与专业相结合的不同方式,逐步扩大专业方向、课程及修课方式的可选择性,大胆探索和创造“以学为主”的素质教育模式。
  (3)形成“立足研究”和“面向应用”的两种类型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生要以学术或应用“项目”作为学业的核心,以“项目”为重要培养载体,以“项目”经费为资助主要来源,以“项目”成果为主要衡量指标。创造条件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探索与博士、硕士、学士阶段的不同形式的贯通培养。
  (4)完善“教学优先”的教学保障机制。专任教师都要直接从事足够的教学工作。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机制,改进评价内容,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多主体、多样化、多次性的开放式评价。
  (5)要加强领导(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工作机制,加强教学指导委员会体系建设),注重学习(开展干部带头、全校参与的教育理论学习活动),大胆试验(所有项目建立干部教师学生等参加的工作机制),保障投入(统筹国家各种计划的有关资金,力争建立“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基金”)。
  (6)争取条件,适度扩大学生规模,将增量作为杠杆,优化专业、学科结构。
  2.优化学科布局,改善学科结构,提升学科水平
    学科是大学进行教学科研、汇聚队伍、服务社会的综合性育人载体,体现大学的学术禀赋。学科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有一批世界知名学科才能跻身世界知名大学。
  (1)优化学科布局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学术前沿,发展已有优势,加快以生物医药为背景的生命科学体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背景的技术科学和国家急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向更具综合性、前沿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积极推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交叉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工学学科体系。
  以津南校区建设为契机,统筹各校区发展,部署几个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好几个多学科公共服务平台,组建几个跨学院研究平台。
  (2)改善学科结构
    以学院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特色优势明显的一级学科,特别是要以重大学术问题和重要实践课题为纽带,带动多学科协同创新、集成交叉的学科群的发展。
   (3)提升学科水平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逐步地建设支撑各个领域的一级骨干学科,力争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重点学科建设要突出战略性、前沿性和带动性,每个重点学科都要培养一批新生长点和帮助若干“关联带动”学科。重点支持若干基础和实力雄厚的优势学科冲击世界一流水平。
  (4)加强统筹协调和绩效激励
    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强化学科建设对于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对外合作等方面的有效促进和带动。
  统筹各学科的发展规划,统筹“211工程”、“985工程”和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相关经费的预算,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加强绩效考评,建立并实行学科发展年度报告和开放性学科评议制度。在“985工程”实施中逐步加大绩效激励调节的力度。有选择地开展国际化的学科评估。
  3.着力建设公能兼备结构合理的教工队伍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工队伍,是南开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十二五”期间改革的重点、发展的重点、投入的重点,务求有所突破。
  队伍建设要体现育人为本,与学科发展规划相结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水平,以引进和培训为抓手,改革评价体系和人事制度,营造聚人气、干事业、出人才的软环境。
  (1)加强师德建设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聘的首要内容。强调为人师表,注重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注重学风和学术规范建设,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注重服务态度、质量和效率。
  (2)加强员工培训
    组建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并实施南开大学教师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计划,探索全员全周期多样化的培训制度和方法,不断提高各类教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尤其是专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增加专职教师国际学术工作经历和学术交流的深度广度,在有条件的学科试行将国际学术工作经历作为长期聘任或晋升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
  (3)改善队伍结构
    改善层次结构。加大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有潜力的青年骨干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重点学科要创建国家级创新团队,各个学科要有进入国家杰出人才计划的人选,建立南开讲席、杰出和英才教授制度,实施南开大学“百名带头人”和“百名青年骨干”计划,营造人才辈出的局面。
  改善学缘结构。“十二五”期间,本校毕业生留校原则上不超过当年新教师总数的1/3,力争海外名校博士不少于1/3。
  改善类型结构。在质量水平的统一导向下,统筹教学科研、实验技术、管理服务等不同类型的队伍建设,各按规律、分类建设,各尽其职、各显其能。
  (4)改善教工待遇
    实施并逐步完善绩效激励,努力提高教工待遇,拓展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奖掖教师的资金渠道。最大限度使用可以使用的资金用于队伍建设。筹建“南开讲习”基金。
  (5)改革评价体系
    入职、履职、晋职的评价要体现以德为先、公能兼备的要求,从严把握并逐步提高标准,实行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比较科学的多样化的南开特色教工评价体系。试行引入国际化评价。
  (6)改革人事制度
    积极探索从有期限聘任到长期聘任的“轨道式”教师聘任和短期聘任、兼职聘任以及退休回聘的多种形式互补的聘任制度,增大教工的流动性。
  建立健全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和交流制度,形成一支精干高效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加强实验及其他系列队伍的建设。
  4.积极构建前沿与需求导向的科学研究体系
    科学研究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途径和平台,是提升学科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的基础。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学术前沿,立足创新,积极承担有重大意义的课题与项目,创造更多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的成果(如国家科技一等奖),显著提升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研究育人能力和成效。
  (1)狠抓大项目好项目
    主动适应国家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学术前沿,加强科研的战略性前瞻性,增强研究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建立大项目好项目培育基金,提升大项目好项目的比重。试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力争研究经费增加幅度大于中央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幅,积极推动重大政策研究、国防科技研究和国际合作研究,培育新的科研增长点。
  (2)组建大团队大平台
    以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研究基地和重大项目等为依托,组建参与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或国际重大科技前沿研究的优秀创新团队,积极建设多学科合作平台,促进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建立重点基地平台建设基金和公共资源调节与共享基金。试行研究机构轮检。
  (3)加强人文社科研究
    积极参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文化走出去工程”,充分发挥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中的综合优势,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学术创新。
  (4)大力推动协同创新
    有重点地推进与天津大学和其他高校的协同创新、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与战略合作企业的协同创新、与海外重点合作伙伴的协同创新,并促进带动校内不同学科的协同创新,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联合承担并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促进资源与成果共享。
  (5)改革科研体制机制
    建立以需求和前沿为导向、注重质量和创新的科研评价体系与机制,特别是要科学评价应用性研究,运用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大项目、好项目为纽带,探索试验新的研究组织形式。探索建立科研与教学特别是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后勤服务和各学科研究之间的协调机制。
  5.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能力与成效
    服务社会是大学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应尽职责。要通过资源整合,形成若干具有明显优势和突出特色的社会服务领域,在各个领域策划并实施若干项重点项目,以服务赢得支持,努力把南开的学科、知识、人才、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要重视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研究制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规划和政策,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以及向课程教材、社会普及、政府决策、文化产品的转化,提高科研成果的经济、社会和学术效益。同时,规范教师与科研人员创办公司从事科技开发成果转化。更好地发挥云南、海南和深圳研究院的作用。
  (1)自觉参与经济建设
    根据国家、天津和滨海新区的重点发展方向、重大关键技术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攻关,提供人才和智力、技术支撑。特别是要主动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构建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相互开放、紧密合作的格局。
  (2)自觉参与社会建设
    要抓住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公共服务的重大问题,组建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开展深入的联系实际的研究和有效的形式多样的培训,调动相关学科的积极性,参与到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去。发展继续教育,开展科学普及,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和政策研究咨询服务。
  (3)自觉参与文化建设
    担当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与职责,凝炼具有南开特色的大学文化精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积极发挥大学的文化辐射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世界先进文化,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参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4)积极推进对口支援
    积极推进对延边大学、喀什师范学院的对口支援工作,做好新疆伊犁师院支教和研究生支教团等工作。
  (5)认真建设好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要与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使其成为充分体现南开大学办学特色、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和较强品牌影响力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地。
  (6)全面强化与滨海新区的合作
    以滨海开发研究院为龙头,全面深化与滨海新区的合作,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进一步突出重点,进一步拓展领域,紧扣滨海发展战略需求,提升服务成效。
  6.扩大和加深海外合作支持人才培养等工作
    海外合作要融入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促进改革和质量提升,扩大南开的国际影响。
  (1)实施海外合作战略伙伴计划
    以学生培养和合作研究为重点。着力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海外高水平人才和学术团队,吸引更多高水平学者来校从事学术交流活动;大力推进学生交换、联合培养、海外实习等,提高我校师生海外研究和学习的数量与质量,加快国际化进程。同时,切实推进海外合作研究,部署建设若干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大力提升海外合作研究的规模与质量。
  以学院为重心。充分调动学院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术带头人和知名学者的主体作用,探索以学院为平台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与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养计划、后备师资百人计划和联合培养博士生等相互配合,改进海外合作的管理服务,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开展合作效益评估。
  (2)实施“留学南开”计划
    拓展留学生来源,逐步建设开放的国际化课程体系(选择若干有条件的专业试点实施全程英语授课),扩大留学生教育的专业覆盖面,提高留学生培养层次和学历生的比例,提高留学生比重,使南开成为留学中国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在改进留学生服务的同时,试行留学生与国内学生的趋同管理与融合发展。
  (3)搞好跨文化交流研究
    继续发挥跨文化交流研究院的平台作用,提高海外孔子学院的办学水平,高质量完成汉语国际推广项目研究和培训工作,打造有世界影响的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品牌。
  7.基本建成津南校区,形成多区协同发展态势
    津南校区建设是学校“十二五”期间的重大任务,对学校未来发展既是巨大机遇又是严峻挑战。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精心建设一座以师生为本的生态化、园林化、特色化、信息化和人文化的新校园。
  要下力气抓好津南校区的建设,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一期争取完成建设项目65万平方米,二期完成建设项目26万平方米;抓好配套教工住宅的建设和分配;抓好资金的筹措和运用。保证质量和控制成本是工作的重点。
  推进建立适应“八里台—津南—泰达”三区一体化办学新格局的服务方式,切实解决各校区间交通往来、管理衔接、文化氛围营造等问题。按照“功能互补、学科互动、动态调整”的原则,不断完善学校整体布局,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功能分区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的育人场所,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8.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
    (1)加强改革顶层设计
    科学设计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方法、步骤,破除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内部体制机制障碍。慎重研究制定《南开大学章程》(试行)。
 (2)依法完善基本制度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坚持重大事项充分论证、发扬民主、集中决策,提高驾驭全局、把握重点、破解难题的能力。
  着力加强学术委员会体系的作用,实行教师推选委员,明确学术委员会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学术评价、学术合作等方面的咨询、审议作用和对管理服务的评议监督作用。
  强化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提升履职能力。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行政向教代会报告工作的制度,进一步扩大校院两级的信息公开。
  探索学生通过学生代表大会参与学校治理的制度,健全学生代表大会体系。
  (3)深化管理机制改革
    以有利于服务教学科研一线、有利于统筹协调提高效率为原则,合理设置管理服务和后勤机构,逐步向综合化管理服务的方向发展,优化职能分工,规范工作流程,改进办事作风,高效提供服务。
  (4)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理顺校院两级的职责关系,扩大学院自主权,强化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发挥院级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和学代会的重要作用。抓好“试点学院”改革。
  加强校级战略管理,统筹资源、鼓励跨学院合作。
  (5)深化人事管理改革
    规范和优化编制管理、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完善多种形式的聘用制。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聘用制相适应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营造环境使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五、保障条件和措施
  1.政治思想
  
(1)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2)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及咨询、监督制度,加强群众评议。
  (3)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顾全大局、服务师生、勤奋廉洁、民主规范。
  (4)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贯彻落实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构建有效的惩防体系。
  2.体制机制
  (1)改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和学代会的作用,落实民主办学。
  (2)改善分工协同,健全有效协调机制,强化执行能力。
  (3)改善机构设置,面向基层高效服务,创新管理模式。
  (4)改善评价体系,实施质量和水平导向下的分类评价。
  (5)改善上下关系,健全机制疏通渠道,密切联系群众。设立校长信箱,学生接待日,院长/部处长联席会等,加强各层面沟通,加强群众评议和监督。
  3.资源条件
  (1)人力资源:提升水平绩效,改善队伍结构,创新用人机制。
  (2)财力资源:扩大财源财力,统筹高效用钱,严明财务纪律,改进资金管理,强化财务服务;规范科研项目管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引导鼓励“向外发力”,大力开源节流。
  (3)物力资源:试行资源(房屋、设备、文献、网络、水电等)效率评价制度,保证重点,扩大共享,逐步改善校园基础设施。
  (4)空间资源:重点是作好校区空间布局和提高使用效率,完善约束机制。
  (5)信息资源:提升信息化支持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对外交流的能力和实效,整合资源,消除孤岛,统一标准,实现共享。
  (6)合作资源:积极开拓和用好国内外合作资源。
  (7)校友资源:加强校友工作,在服务校友发展的同时,以多种形式发挥广大校友对学校教学、科研、对外合作和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4.文化氛围
    发展以“公能”为核心的南开特色文化,真正确立“育人为本”的观念和更新人才质量观,形成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个性的氛围,形成崇尚学术、崇尚创新、学风严谨、求真务实的校风,形成讲大局、讲责任、讲协作、讲公德、讲诚信、讲正气的风尚。
  担当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与职责,凝炼具有南开特色的大学文化精神,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较大的贡献。
  5.相关行动计划
  (1)《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试行)
  (2)《南开大学学科与师资队伍规划(2011-2015)》
  (3)《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总体建设规划》
  (4)《南开大学校园建设规划》
  (5)《南开大学研究生教育规划》
  (6)《南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7)《南开大学科技创新规划》
  (8)《南开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
  (9)《南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规划》
  (10)《南开大学信息化建设规划》
  (11)《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合作办学规划》
  (12)各专业学院《“十二五”改革发展规划》

    六、规划实施与调整
    审定:经广泛征求意见,并由党委、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代会和学代会讨论修改后,由常委会审定。
  实施:由校长办公会研定分工,由校长组织实施。编制工作小组相应调整为实施工作小组。实施情况向党委、教代会等汇报。
  调整:跟踪实施情况及国家政策变化,由工作小组建议,根据调整内容咨询有关委员会和(或)教代会学代会,报常委会确定。

编辑:韩诚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开区副区长、公安南开分局...
南开大学获北美精算师协会VEE...
南开博士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