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综合新闻
共同筑建爱的长城——南开大学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纪实
来源: 南开大学报发稿时间:2011-12-22 10:29

本报通讯员 孟 杰 摄影 陈晨

(注:部分图片为资料图片)


  让志愿服务的暖流荡漾心间

    画面一: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广州亚运会摔跤赛场上空时,谁也没有注意在场馆的角落有名女孩与运动员一起潸然泪下。刘凡,一个“90后”大学生,在摔跤馆工作了4个昼夜,这日日守候的几天里,刘凡片刻不敢松懈,因为每天都有各地来宾许许多多的“小问题”等着她来解答。身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当运动员们在休息室摩拳擦掌筹备比赛时,她早已站在检票口,以最美的微笑迎接每一名观众;当选手们激战正酣的时刻,她仍旧是背对赛场,服务观众;而当雄壮的国歌回荡在会场上空的那一刻,她也会像夺冠的运动员一样,激动地热泪盈眶……
    画面二:新疆阿勒泰山谷的深冬,窗外的鹅毛大)一直飘飘洒洒,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援疆支教的志愿者李凡一,正在给50多名维族学生上课。这里位于西北边陲,距离最近的城市也有5个小时的车程,条件异常艰苦,对于在都市中长大的李凡一来说,这里生活的艰难超出了她的想象。但是每当她走上讲台,看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那一刻,她就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所有的困难都变得微不足道。渐渐地,4个班级200多个孩子的学习成了她心中最大的牵挂,挑灯夜战、备课批改成为她的习惯,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让她欣喜无比……
    画面三:2009年9月,一场拯救“新疆月光”阿依努尔的“生命接力”在南开紧急启动。志愿者们通宵忙碌,在互联网上发布病情,开设博客、制作相关内容的视频,几天之内,饱含深情的倡议书飞往全国各地,涌动暖意的师生捐款源源不断注入红色爱心箱。12月5日国际志愿者纪念日上,志愿者们聚集在了学校的周恩来总理像前,自发地制作精美的礼物,“爱心港湾”心愿墙上刻写着师生们的美好祝愿:“你的身后,是爱的长城”。志愿者们还在学校团委帮助下,与天津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在学校开展了血样采集,近300名学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扩写了中华骨髓库的“生命档案”……
    画面四:一个满头大汗的青年,吃力地推着轮椅,艰难地穿行在人流拥挤的超市里,帮助残疾人唐叔叔购置年货。两人边走边谈、有说有笑,让外人看起来像是一家人。在邓健的记忆中,这是他3年志愿服务中常见的影像。3年前,他从学长手里接过爱心接力棒,坚持每周抽出一个下午,赶到南开区树德里社区照顾唐叔叔。唐叔叔瘫痪十几年,与高龄老母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多次产生厌世心理。邓健耐心给他聊天解闷,偶尔教他学学上网,在天气好的时候推他外出购物,用朴素的关爱帮他树立起信心。邓健表示,像唐叔叔这样的残疾人常常忍受不能接触外界、享受不到阳光的日子,我为他的身世触动,只要有课余时间,总是想尽力帮助他……
    这一幅幅动人的青春图卷,展现着志愿者们热情奉献的风采;这一曲曲激扬的爱心旋律,彰显着志愿者们辛勤服务的情怀。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一副副坚实的臂膀,凝铸成了一支公能并举、训练有素、勤恳务实、共筑和谐的青年志愿者队伍。

  把青春融汇到祖国建设的洪流之中

    同样参与到了捐献骨髓的行列中,世界历史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严少华曾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报名参加团中央组织的“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他冒着余震的危险,毅然加入天津支援地震灾区陕西省宁强县的工作组,从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他这样概括,“志愿者不仅仅是荣誉称号,志愿服务也不是煽情,它是实实在在的付出。如果有一天需要用我的热血救助一个生命的话,我一定奋勇向前。”
  像严少华这样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自教育部、团中央2003年启动招募以来,学校已累计选派了87名。他们当中既有放弃优厚工作待遇的应届毕业生,也有自愿休学一年的研究生在读同学,还有在校园里小有名气的学生骨干和投身家乡建设的西部生源等。在甘肃广袤苦寒的大漠戈壁,在山西林深道险的乡野村镇,在新疆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坛,在陕西抗震救灾的前沿阵地,都留下过志愿者们默默奉献的身影。志愿服务工作让他们“华丽转身”,西部的土壤把他们培养成了老百姓信任的基层党政干部,教学一线的专业人才,当地业务骨干和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其中,2004年的志愿者们服务期满后,每人从西部计划奖学金中捐出一部分设立了“雏鹰”基金,用于帮助当地学生继续学业;2007年的志愿者张建军结束服务期后,选择了扎根西部,被选为甘肃省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党支部副书记,成了真正的“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受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的亲切接见;还有一些志愿者主动联系母校、家庭、同学等,为服务地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成为连接东西部之间的纽带。
  校团委负责人表示:“南开的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是学校共青团动员学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南开建设中积淀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热心公益、人人参与奉献的良好氛围和精神风尚。”

  将爱心和奉献投入火热的社会生活

    学生唯有“真心喜爱”才能“用心行动”,经过多年组织的培育,创办特色的活动,志愿精神已经深刻融入到南开人的品格之中,成为学子们发自内心的需要和自主的选择,他们结合自身的专业和经历,创新出了更为个性化、更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化学学院研究生张海桥单骑深入可可西里,与野牦牛队队员一起保护藏羚羊,获得了2000年度“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
  一大批张海桥似的南开有志青年,足迹踏遍了志愿服务之路,从津沽大地到西部乡村,从喧嚣街道到田间地头,从抗震救灾前线到奥运会舞台,从社会养老福利院到世界经济论坛会场,到处都展现过他们的亲切笑脸,都让人感受过热情周到的服务。志愿者们用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热情的微笑和温暖的双手诠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在校园里营造了崇尚、学习、争做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在社会上有力推动了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2010年3月4日,2008级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陈永刚跳入冰湖勇救落水老人,感人事迹传颂社会各界。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学习生活中不事张扬、默默奉献的高尚情操在校园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义举虽是偶然,也是志愿精神长期播撒的必然。南开人早已将助人品质浸润到每一个角落,把点滴爱心汇流成大江大海。
  2003年,法学院吕超等几名志愿者同学主动找到南开区嘉陵北里社区,提出希望利用课余时间为社区的孩子做义务家教,得到居委会认可后,一届一届学生形成了“智力接力”,这一干就是8年。志愿者们帮助了许许多多困难家庭的孩子走出心理阴影,踏上崭新的人生道路。患有先天性脑瘫的辛梦先在他们的鼓励和辅导下,顺利考取了中国北方曲校;“问题少年”李昂,在志愿者们的分科辅导下,逐步回到学习生活的正轨,最终圆了大学梦。嘉陵北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刘芳一提起南开大学的志愿者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说:“这些志愿者风里来雨里去,对社区弱势群体,特别是对存在家庭问题的孩子们倾注了大量的爱心,带动了社区对未成年人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等方面的持续关注。尤其在这些志愿者中,也有依靠国家贷款读大学的经济困难生,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很好的教育。”
  志愿者们十分关心同城打工人员子女的成长,他们经常深入农民工子弟学校,为这些学生开阔视野、提供辅导、完善个体发展,减轻他们对学习的偏见和厌倦,避免他们过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2009年,学校青年志愿者组织通过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专家团的考察,南开大学作为国内唯一试点高校,成功承办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基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培训志愿服务试点专题项目”。100余名青年志愿者深入南开区慧翔职专、滨海新区工农村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发挥朋辈优势,认真开展课业辅导,圆满完成服务计划,建立起学校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用机制保障志愿服务事业良性发展

    1994年春,学校团委召集各系团总支书记及部分学生骨干,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他们向全校发出“以志愿者的名义,约会春天”的倡议,号召学生们行动起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一叶新绿。十几年的时间,全校累计10万多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向社会提供了超过数百万小时的志愿服务,部分志愿者的年人均服务时间超过300余小时,在全国各行业位居前列。
  学校对志愿者的动员一向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许多同学心系民生、心系社会的善举得到了学校的助力。目前学校已在社区、街道、乡镇、中小学建立了100多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形成了覆盖全校青年学生的工作服务网络。
  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志愿者们相互合作,兴趣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行动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他们不仅仅是奥运会、世博会上的导航仪、小助手,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导游和礼仪员,更多的则是扮演着社区中的居委会主任助理、环保卫生宣传员,为孤寡老人献上欢乐的“戏曲演员”等普通角色。“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渐渐与“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南开传统有机融合在一起,迸发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在南开园中呈现了燎原之势。
  近年来,学校团委改进了传统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模式,正式成立青年志愿者与社会实践中心,把一个相对松散的学生社团转变为正式的工作部门。专门委派指导教师、聘请专家顾问开展服务活动。打造了以校级管理型青年志愿者为龙头,以学院服务型青年志愿者为骨干开展活动的“两级网络”;在全校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统一配发中国志愿者证件及胸牌,规范志愿者行为,建立起宣传动员、招募注册、教育培训、管理使用、考核评价、激励表彰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青年志愿者工作体系。
  为保证志愿服务形成良性的长效运转机制,校团委首先帮助青年志愿者协会制订出翔实的志愿者培训计划,定期邀请社会学、心理学专家,素质拓展团队等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还编辑了相关培训教材;加强网站建设,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共享平台;健全志愿服务工作考评措施,定期对集体和个人进行检查考核。确保我校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在“事业化推进、品牌化发展、项目化运作、常态化服务”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以“西部计划”为例,校团委建立了以评优激励和跟踪服务为重点的跟踪保障机制,为志愿者解决后顾之忧,做好坚强后盾。学校在全国率先设立了“西部扶贫支教”特别奖学金,为每一名志愿者颁发额度为6000元的奖学金,至今已累计颁发117万元;对服务期满报考学校研究生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实施总分加10分的优惠政策;委派专职团干部对服务期志愿者进行跟踪服务,为他们提供就业帮助等。
  点滴积善成德,大爱筑就长城。针对如何通过志愿服务工作育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用实际行动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志愿服务众望所归地成为南开青年学子中的风尚和追求。虽然志愿者们所做的事情较为平凡,却承载和表达了宏大的人文精神。他们在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中历练成才,同时也以青年榜样的身份发挥示范作用,进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奉献社会,接受磨砺,成长为祖国的栋梁。

 

编辑:韩诚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