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世界经济论坛……这些国际组织正与青年的成长轨迹紧密相连。近年来,在国际治理的舞台上,一批南开学子以才华与担当,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智慧与力量。他们中,有人执笔起草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南开倡议”,有人投身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前沿,有人致力于涉外法治与全球法律实践……
吴亦佳:以“细微功夫”践行可持续发展理想
吴亦佳是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她曾于2024年担任首届南开大学全球治理青年论坛主论坛负责人,主持《青年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南开倡议”》磋商成文工作。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与沟通能力,她引导讨论、梳理共识,推动这份代表中国青年声音的文件顺利诞生。

吴亦佳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绿色一带一路”组实习
此后,她进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绿色“一带一路”组实习。在那里,她深入了解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框架内容与最新动态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管理经验。这段经历让她体会到,当代环保理念与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之间有着天然的共鸣。而中国的“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未来”的使命不谋而合。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她深信中国文化与智慧在“讲好中国故事、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大道常存宏阔处,终要落在细微功夫上。”吴亦佳说,自己未来将继续在国际交流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南开力量。
王玺铭:以“双向照见”推动国际协作
王玺铭是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2025届本科毕业生,曾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驻华代表处实习,现被推免至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在校期间修读的“国际视野与个人成长”课程,让王玺铭深刻理解了“文化不是单向输出,而应当是双向照见”,为他日后在国际组织工作奠定了基础。

王玺铭参与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第二届高级别会议筹备
2024年6月,他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代表处实习期间,不仅负责日常公文事务、陪同代表出席峰会,还参与了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第二届高级别会议、国际青年节的筹备,并为中非合作论坛峰会FOCAC分论坛撰写了专题讨论稿。他观察到,中国在国际合作中始终坚持“分享方案+尊重需求”的模式。比如,针对非洲国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没有强行推广高端技术,而是结合当地资源基础,梳理中国中小工业企业的经验。王玺铭认为,这种务实包容的外交智慧,也是文化“双向照见”的一种体现。
“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可持续发展的阳光下生长。”王玺铭说。展望未来,他计划致力于大数据与国际治理的融合,推动构建全球南方国家间的数据协作网络。
王牧天:向世界传递法治中国的青年视角
王牧天是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与法学双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已保研至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4年9月至12月,她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代表处实习期间,参与了多项国际会议的筹备工作。
实习期间,她承担了文稿翻译、会议记录与材料准备等任务,深切感受到法律框架与契约精神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受南开先贤张彭春先生参与起草《世界人权宣言》的启发,她认为文明互鉴应当立足自身文化传统,积极参与全球对话。

王牧天(右二)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官员及代表合影
王牧天一直追求将德语与法学专业相结合,她曾参与《2024年度全球流行语研究报告》德语篇年度报告撰写,完成了5500字的关于瑞士政治和德国法律流行词的报告。
“作为一名德语和法学双专业学生,我始终致力于在比较法研究中贯通中西——既不盲从西方范式,亦不固守传统,而是以中国智慧丰富‘普世价值’。”王牧天期待未来能够运用外语与法律专业能力,助力中国更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规则构建。
吴佳健:在行动中拓展全球视野
吴佳健是南开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他通过参与学院学生工作,与国际交流活动结缘,先后承担了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挪威科技大学代表团的接待工作,并组织了多项国际交流活动。
2024年5月,吴佳健参加了全球治理青年论坛,并参与撰写《青年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南开倡议”》。此后,他获得第九届全球人才训练营优秀营员称号,并在今年1月参加了南开大学国际胜任力东南亚实训,实地走访了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等多个国际机构。

吴佳健担任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交通部长第十二次会议主会场志愿者
作为志愿者,吴佳健先后服务了第16届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圆满完成各项涉外接待与会场保障工作。这些丰富的国际交流经历让他深信,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能够为世界提供独具价值的“中国方案”。
四位学子的国际化成长历程,是南开大学“公能”育人理念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从跨学科培养到国际组织实战锤炼,南开大学正在系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体系。这些年轻人正以专业素养、南开气度与中国智慧,在世界舞台上书写着动人的青春故事。
作者:李梦楚(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南开大学报》要闻版编辑)
编辑:贾倩颖
原文链接:前线
审核:韦承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