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的“双重奇迹”
来源: 天津日报2025年10月8日发稿时间:2025-10-09 16:53

      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与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相辅相成,构成发展中国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典范。如何在理论上进一步提炼“双重奇迹”的中国范式和中国理论是中国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题中之义。

  以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础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多元利益群体不断涌现,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与治理的统一性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张力,给中国治理体系现代化带来了很大挑战。中国通过以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一定程度上弥合不同群体之间的分化,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快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注重社会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是化解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结构失衡的重要切入点,是对一味追求GDP的经济发展思路的矫正。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平衡不充分挑战的根本途径。在中国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了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海内外很多研究者将此称为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并试图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层机理。与此相关联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体制是融合了传统的再分配机制和新型的市场机制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独特社会结构。对于这种社会结构和制度形态,一些社会学家用“社会奇迹”或“体制奇迹”来表述,并强调是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密码。“经济奇迹”与“社会奇迹”的并存互融是中国社会转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东欧、中欧等曾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的特征所在,亦是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共同富裕是消解两极分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机制

  党的十九大提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正是阻碍我国实现2035年发展总目标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近年来,中国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取得了重要成就。从全球主要现代化经济体的分布格局看,欧盟有4亿多人,美国有3亿多人,日本有1亿多人。而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走向现代化,东方和西方现代化的版图将因此发生根本性变化。与此相关联的是,世界社会科学的认知图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的重要背景。

  激发社会活力是确保经济下行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的社会稳定奇迹与经济增长奇迹的相互作用构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中国走向现代化是一场罕见的巨大社会变迁。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迁,由两个重大转变组成:一个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即经济体制变革转轨的过程;另一个是从农业社会、乡村社会、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城镇社会、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即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国社会的两个重大转变及其相互融合构成中国社会治理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将“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新时代我国发展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之一,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虽然经济增长趋缓,但社会结构转型并没有因此而降速,原本被经济高速增长遮蔽掉的社会矛盾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逐渐凸显,特别是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发展不均衡引发的地域结构矛盾,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均衡引发的城乡结构矛盾,不同群体收入差异引发的两极分化的阶层结构矛盾等,这些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掣肘经济增长。多重结构矛盾对中国高质量发展构成挑战,而稳定的社会环境能够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提振消费信心、助力经济发展。因此,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背景下,只有创造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激发社会发展的新势能,才能实现中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性的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智力支撑。

  【作者为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本文为天津社科基金“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TJWT25-8)的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5-10/08/content_143084_2692902.htm

  审核:韦承金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文化学研究院揭牌
南开大学部署新学期工作
联想集团副总裁一行来访
南开大学12家智库机构入选“...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红...
祝宁华院士与新生共谈“光电...
南开教授荣获2025年MICCAI青...
南开团队在肿瘤细胞染色体外D...
教材+宣讲+AI 南开大学全覆盖...
南开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