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李哲 通讯员 丛敏)近日,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在我国完成,成功帮助一名偏瘫患者实现运动功能修复。这一成果展示了我国在脑机接口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标志着我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精准控制、神经重建和智能康复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为脑卒中、截瘫、渐冻症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和康复希望。
该研究由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牵头,联合福建三博脑科医院林志雄教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吴成翰教授,依托南开团队自主研发的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完成。此次试验是段峰团队取得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介入式脑机接口传感器血管内取出试验突破性成果后的首次介入式脑机接口人体临床试验。
据悉,与需要开颅植入电极的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相比,介入式脑机接口通过从血管介入安放电极的方式避免开颅手术,降低了手术风险,具有创伤小、信号采集精度高、恢复期短等优点。
研究人员介绍,该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是一名因脑梗死导致左侧肢体瘫痪半年的67岁男性患者,经传统治疗手段恢复希望渺茫。项目团队在高精度影像引导下,通过颈部血管介入微创手术将支架电极导入患者相应的颅内血管壁,并将无线传输与供电设备植入患者皮下,从而实现脑电信号采集与信号的无线通信传输,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团队通过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功能性电刺激技术的结合,实时计算并调节刺激输出,形成“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反馈,在进行辅助运动训练的同时增加神经可塑性,从而帮助患者实现更加稳定、自然的肢体运动。目前,患者左侧上肢已经实现自由抓握、取药等日常动作,整体运动功能得到极大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