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一张票根解锁一座城”的文旅新玩法持续升温。从电影票到演出门票,从火车票到景区票,小小票根不仅是消费凭证,更变身各具特色的“优惠券”,串联起景区游览、特色餐饮、文创购物等多元场景,成为解锁城市文化魅力的“体验钥匙”,掀起“以票探城”的文旅消费新潮流。
消费场景串联 商家游客双赢
今年以来,天津在“票根加文旅”探索上不断升级。年初,盘山景区向持有《哪吒2》电影票根的游客展现诚意,借助影片效应,单日游客量同比增长210%,成功将大量观影人群转化为旅游消费群体。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于海波评价:“这张票根就像一张邀请函,不仅拉动周边游客探索景区新变化,也吸引远途游客领略天津的山水人文,为文旅消费注入活力。”
在第五届天津蹦豆儿喜剧节上,票根又变成“消费通行证”。游客惊喜地发现:“原本只是带朋友来听相声,没想到票根还能在不少商家打折消费,连听带吃,天津味儿更足了!”凭借与餐饮、住宿、购物等50多个生活消费场景的深度绑定,消费者既能走进剧场观看演出,还能享受更多消费福利,成功构建起“文化体验—消费优惠—口碑传播”的链式文旅消费闭环。
天津的探索并非个例。今年3月起,游客凭借抵达洛阳的火车购票凭证可享11家景区半价,再搭配洛阳文旅集团推出的《洛书寻迹手册》,不仅有旅游地图、盖章打卡功能,还附带50多张价值超千元的专享券,串联起景点、美食、潮玩、住宿等消费场景;上海借6月举办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的契机,联动8处商圈,为持票者提供餐饮购物折扣,首日带动合作餐饮商户营业额上涨近20%;青岛将“票根+”拓展到体育赛事中,青岛马拉松,18家景区联合推出“号码牌就是通行证”活动,赛事前后,周边景区接待量、营收大幅增长,酒店业同步升温。
旅游平台数据印证了“票根+”模式的强大生命力:一张普通门票平均带动1.5至2倍的二次消费;交通凭证促使40%持票用户增加消费;演出赛事票根更拉动周边酒店、玩乐等消费增长超100%,同时为游客节省支出,实现商家与游客双赢。
“票根+”模式期待升级
如今,“票根+”模式正在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为了继续挖掘票根潜力,各地纷纷成立联盟,期待进一步释放消费新动能。
市场火热的背后,问题也逐渐浮现。有游客反映,某些跨行业优惠看似诱人,实际兑换时会遇到权益核销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更多地方则是陷入同质化竞争怪圈,票根只是简单叠加优惠,缺乏新意。在于海波看来,这反映出“票根+”的文旅发展模式正亟待进一步升级:“当所有城市都开始在票根上发力时,差异化就成了新考题。”
她指出破局的灵感应该来自对城市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天津相声演出为例,表演可以与周边商业融合,演员的段子里藏着商家的‘梗’。这样一来,观众才更容易按‘梗’索骥,激起去商家一探究竟的兴趣;商家同样可以为相声茶馆引流,形成双向互动。”于海波表示,“如果说过去的票根像‘广告单’和‘优惠券’,玩法升级后的票根完全可以成为‘城市游览指南’,将沉浸式演出、海河夜航、沿岸餐饮住宿打包成主题线路,用精心设计的动线取代简单优惠叠加。当游客凭一张票根就能解锁整座城的夜间体验时,省心又省钱的玩法自然能让过客成为常客。”这种基于文化认同的消费场景,远比简单的折扣叠加更有生命力,能让游客在票根中,迅速找到爱上一座城的理由。(记者 田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