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授奖情况公布,天津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24项,其中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7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及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7项。
44项一等奖及以上
天大占了“双第一”
化工学院巩金龙教授牵头完成的“丙烷脱氢催化剂结构化设计与反应机制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特等奖、建工学院水利工程智能建设科研团队牵头完成的“复杂地下洞室群智能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材料学院邓意达教授牵头完成的“非贵金属电解水制氢催化材料设计与作用机制”、机械学院姜楠教授牵头完成的“湍流多尺度结构理论与应用”、智算学部胡清华教授牵头完成的“低质量多模态数据动态可信融合理论与方法”及化工学院杨全红教授牵头完成的“致密储能材料与器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4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最终共评选出一等奖及以上44项,天津大学牵头一等奖及以上共16项,占比34.8%,获奖数量及占比均为天津市第一。此外,天津大学作为合作单位获奖32项,其中该校人员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奖5项。
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突破
南开大学26项成果获奖
2024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南开大学26项成果获奖,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17项,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这一成绩彰显了南开大学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领域的强劲实力。
在基础研究方面,李兰冬教授团队凭借“分子筛限域吸附与催化”项目荣获自然科学特等奖。刘育教授团队的“超分子空间限域组装及功能”、刘遵峰教授团队的“非线性应力诱导的‘扭热制冷’材料的高效能量转化”、陈树琪教授团队的“少层人工微结构光场调控物理及应用”项目分别斩获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技术创新方面,孔德领教授团队的“血管植介入器械抗凝血与促再生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和段峰教授团队的“介入脑机时效救治器械与智能康复关键技术及应用”双双摘得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些成果不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更在医疗健康领域实现了重大应用,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贡献了南开智慧。
记者 单炜炜 通讯员 张勃 戴建芳
原文链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html/2025-04/30/content_87647_2127942.htm
审核:韦承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