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南开精神激荡百年 “爱国三问”叩响人心
来源: 天津日报 2025年3月29日 4版发稿时间:2025-04-02 09:12

天津人艺大型话剧《爱国三问》首演

 

  本报讯(记者 高爽 摄影 姚文生)昨晚,由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天津人艺)创排的大型话剧《爱国三问》在滨湖剧院首演。该剧以教育家张伯苓的“爱国三问”为精神内核,通过戏剧艺术再现了南开大学百年风骨,现场600余名观众共同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舞台上,在北洋水师学堂实习期间经历甲午战败的青年张伯苓,与抗战时期守护教育火种的南开校长形成时空交响。剧中通过“战火护校”“废墟复课”“痛失爱子”等戏剧场景,立体呈现了这位教育家的家国情怀。当“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的诘问响彻剧场,剧中南开拉拉队的口号声也随之激荡。

  剧中特别设置的“寻钟”情节引发观众关注。“咱们学校以前的钟声多好听啊!”“老校长,咱们的老校钟还没找回来啊?”这口见证南开历史的校钟,在1937年日军轰炸中失踪,成为全剧重要意象。“校钟不仅是南开之魂,更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导演张艳秋透露,剧组在张伯苓研究会的指导下新增了此段落,通过三代南开人寻钟之旅,展现教育者“教育救国”的初心与坚守。剧中,张伯苓面对废墟时,“中国有我不会亡”的独白,成为全剧情感高潮。

  在“痛失爱子”的情节中,张伯苓儿子张锡祜以身殉国的故事也令全场观众为之动容。饰演张伯苓的青年演员彭义程表示:“最触动我的是张伯苓夫妇得知儿子张锡祜牺牲的片段。这场戏中,张伯苓夫妇先收到儿子成家报国的家书,沉浸在欣慰与骄傲中;转瞬又接到儿子阵亡的噩耗,情绪急转直下。张伯苓强忍悲痛说‘我早料到此事,只是遗憾他未立大功便牺牲’。这句台词让我深刻感受到他超越个人情感的格局——既为爱子痛心,又为其为国捐躯而自豪。”

  在27日的联排现场,张艳秋数度哽咽:“全体演职人员用艺术匠心完成了一次与伯苓校长的心灵对话。”彭义程也坦言:“每场演出都是对‘爱国三问’的重新思考,希望观众不仅感动于故事,更能获得精神启迪。”天津人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剧组查阅史料,走访南开大学校史展览馆,系统梳理相关历史,将校史中的真实故事转化为舞台语言,使历史细节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鲜活注脚‌。张艳秋认为,该剧的创作核心在于传承:“‘爱国三问’需要代代追问。我们通过戏剧解码历史命题,让年轻观众理解这不是宏大叙事,而是关乎每个人的生命选择。”

  据悉,今日,该剧将在滨湖剧院继续演出第二、三场。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5-03/29/content_143084_2011491.htm

  审核:丛敏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与天津市公安局内保...
南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
学校召开院长部处长联席会暨...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学校召开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南开大学环境学科战略研讨会...
【关注天开园】国际无废日:...
“回望家山——2025·宿州·尹...
第二届京津冀数学会联合学术...
高效储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