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1至3年实现6G时代智能感知应用
本报讯(记者 姜凝)从南开大学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智能光子研究院院长祝宁华团队等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设计并构建了集成薄膜铌酸锂光子毫米波雷达,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芯片架构,在一枚比硬币还小的芯片上实现了完整的雷达系统功能,使其更小型化、高效化,并提升了探测性能,填补了该领域在厘米级分辨率上的空白,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片上光子雷达,标志着我国在集成光子毫米波雷达芯片研发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正在加速赶超国外先进技术。这项技术不仅是毫米波雷达的小型化突破,也为未来6G时代的智能感知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光子学》上。
“传统毫米波雷达通常需要多个分立部件协同工作,而我们通过片上集成技术,将雷达的核心功能全部集成到一块15毫米×1.5毫米×0.5毫米的芯片上,不仅大幅减少了系统复杂度,还突破了多个技术瓶颈。”该团队成员、南开大学智能光子研究院副院长朱厦向记者介绍,其研究成果在架构简单、尺寸微小的同时实现了高探测精度,雷达能在厘米级范围内精准识别目标的距离、速度和形状,为高性能、小型化光子雷达系统树立了全新的标杆。
“我们的技术将在6G时代的车载雷达、机载雷达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带来变革性应用,可为老百姓提供更智能、安全的生活体验。”朱厦表示,预计1至3年内,普通消费者能体验到具备更精准避障、环境感知功能的新一代智能汽车,以及能根据人体活动智能调整光照、温度等的高端智能家居设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