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千惠 窦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财税政策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工具,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未来,财税领域的改革将持续推进,进一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精准高效的税收政策对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高效的税收政策能够凭借其独有的导向性和杠杆效应,推动生产要素向创新领域集聚,全面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符合时代发展的税收政策设计是新型生产关系的关键支撑。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一种全新的生产关系正在加速孕育。这种新型生产关系突破了传统地域、层级和部门的界限,更强调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以及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面对这一变革,税收政策能够引导微观经济主体改变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优化要素投入结构。
其次,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税收政策环境为要素创新性配置奠定良好基础。一方面,精准高效的税收政策可以优化创新生态,使得资源能够更高效、自由地流动。另一方面,精准高效的税收政策能够防止创新资源过度集中于某些特定行业或企业,为要素创新性配置提供更公平的发展空间,更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最后,税收激励与支持政策为新技术革命性突破提供动力支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减税政策,不仅呈现出规模力度大、优惠方式多、惠及范围广、连续性强的特点,而且能够在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成果转让和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发挥作用,有效助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壮大。
二、精准高效的税收政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
在微观层面,精准高效的税收政策助力企业实现先进技术的颠覆性突破。税收优惠与减免政策能够为企业进行基础研究与技术引进提供帮助,确保科技创新活动能够持续稳定开展。例如,税收政策允许企业将其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投资额按一定比例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税负,而且激励企业加大对基础研发的投入,为前沿技术的突破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在中观层面,精准高效的税收政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助力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智化升级以及科技成果转让等,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例如,增值税减免等相关税收优惠能够降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的成本,对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进行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等举措,鼓励企业积极转让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在宏观层面,精准高效的税收政策推动构建与现代化治理体系相匹配的体制机制。随着“以数治税”不断强化,税收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持续优化。税务机关借助“金税四期”工程,打造数字税收征管平台,完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并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确保上下游税收抵扣链条的顺畅衔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此外,随着对大数据的利用与开发,跨区域经济活动的税收分配制度正在逐步构建,旨在以税收公平促进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精准高效的税收政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
首先,落实税收政策激励作用,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加快引育新质生产力。一是深化税制改革,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环境与秩序。加强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监管力度,严格准确执行各类税收优惠政策,避免无序税收竞争。二是依据企业生命周期,设置不同阶段税收激励政策,精准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激发新动能。对于初创期企业,提供普惠式的税收优惠,降低其创业成本。对于成长期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分配调节作用,建立人才创新激励的税制链条,为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力量补充。
其次,强化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一是通过精准高效的税收政策调控,引导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可以通过综合税收优惠政策,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涌现,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的活力。二是通过精准高效的税收政策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例如,制定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的成本压力,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步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三是加快构建和完善绿色税制体系,利用精准高效的税收政策激励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引导企业生产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健全完善高效税收保障机制,畅通生产要素内外循环。一是建立健全利用税收数据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估机制,深入分析税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税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引导性作用。二是完善跨区域税收合作与协调机制,消除地区间税收壁垒,让生产要素实现更自由与合理的流动与分配。地方政府应加强区域间的税收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为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三是加强税法宣传,健全“无风险不打扰”的新型税收征管机制,广泛宣传和普及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认知度和熟悉程度。
(作者分别为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市税务学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