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弟
古今中外的藏书家皆痴迷于书,尤其对朝思暮想之书,更是急切盼得,一旦缘遇,会不惜重金购进,东魏的常景便是这样的人。
常景(?—550),字永昌,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魏书》《北史》并有传。其祖父常爽,《魏书·儒林传》有载,是位儒学大师;父亲常文通,官天水太守。常景少年聪敏,初读《论语》《毛诗》,一教便懂,长大后,有才思,雅好文章。孝文帝听说他善于属文,就让他做了太常博士官。宣武帝时,帝舅高显卒后,其兄高肇私托当时文章高手常景、邢峦、高聪、徐纥四人,各为高显写一篇碑铭,上呈宣武帝鉴选,宣武帝让名臣崔光选定,崔光审后认为常景的最好,并说“常景名位乃处诸人之下,文出诸人之上”。常景学问博洽,朝廷每有典制疑难之事,必向他咨询,他在中枢多年,仅备顾问,名位不显,自感怀才不遇,写诗盛赞汉之高士司马相如、扬雄、王褒、严君平,以托义为自己鸣不平。后来逐渐被重用,编诏书、撰朝令、创制典仪注(一种典礼仪式规范书),擢为中书舍人。孝明帝到国子监讲学,司徒崔光手持经书,常景等人负责记录,讲罢“又行释奠之礼,并诏百官作释奠诗,时以(常)景作为美”。后来,常景任冠军将军,随军征伐,所涉山水,怅然怀古,写诗以寄情怀。还朝后,任光禄大夫、秘书监,主管国家藏书事宜。常景的藏书故事,《魏书》本传记述他“自少及老,恒居事任。清俭自守,不营产业,至于衣食,取济而已。耽好经史,爱玩文词,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或复质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就是说,常景从少至老,一直任职做事,生活清俭,不置产业,吃穿足够即可,很喜欢钻研经史,撰文注重词句,如果闻知新奇书籍,想尽办法求访,手头缺钱,用贵物抵押也要买到手,不问价钱之贵贱。由此可见常景购书是何等痴迷。稍晚于常景的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中说:常景“入参近侍,出为侯牧,屋室贫俭,事等农家,唯有经史,盈车满架。”又《北齐书·裴诹之传》记载:诹之“尝从常景借书百卷,十许日便返。”常景藏书多为购得,其不惜重金,购买珍本,且肯出借友人阅览,亦仁者润人之为也。
新闻链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html/2024-11/21/content_87662_1536887.htm
审核:丛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