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向数实融合要新质生产力
来源: 天津日报2024年05月08日 第09版发稿时间:2024-05-08 17:10

  对话人:

  杜传忠  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玥  本报评论员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更多科技创新、产业变革,有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张玥: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新一代数字技术是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带动力最强的科技领域,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探索更丰富的实践路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杜传忠:是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就像历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电动机、电子计算机一样,属于通用性目的技术,具有很强的外溢性、渗透性、创新性,能应用到整个经济领域,提升生产效率,催生新产业和新模式,形成新动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各种“新”的集成,也包含“质”的飞跃,与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高度契合。以天津为例,本身有传统汽车产业,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衍生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促进了传感器、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等许多新型产业领域的发展,不仅让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活水,而且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些都是通过数实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

  张玥:向数实融合要新质生产力,需要用好因地制宜这个方法论。天津拥有算力等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有集成电路等产业,如何盘活、用好这些“家底”,打开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新空间,是一道必须答好的考题。

  杜传忠:有这样一个事例:天津药研院计划将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行建模,但涉及10亿多个原子数据的运算量,一般的计算机模拟不出来,最终是依靠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算力来实现的,为相关药物的研发生产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把先进数字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鲜活例证。在资源供给、市场需求并不稀缺的时候,打通供需对接渠道更重要。握有先进技术的研发机构,可以降低技术使用门槛,让企业敢用、会用;企业瞄准市场的最新需求,协同科研院所和高校展开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能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数字技术的用武之地越多,数实融合的程度就越深。

  张玥:数实融合,不是把数字技术应用到生产环节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全链条的融合,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激发其中蕴含的先进生产力。

  杜传忠:没错。早期人们认为数实融合主要发生在生产制造环节,但如今,从前端的研发设计,到后端的销售服务与远程运维等所有环节,都需要进行融合。从销售服务端搜集来的消费需求大数据,可以倒逼生产环节进行定制化调整;借助数据模拟技术,整个研发、制造流程可以进行模拟仿真,用最低成本做出最合理决策……深度融合追求的不只是技术应用,还有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产业组织形态与制造流程的重塑与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新兴产业得以茁壮成长,传统产业得以蝶变升级,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产生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即体现于此。

  张玥:做好深度融合文章,需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样能为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共享、整合和应用创造条件,充分释放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最终也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杜传忠: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更利于把优质资源要素集聚起来,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整体合力,瞄准同一类技术体系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产业创新,用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催生新质生产力。像天津的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在培育产学研创新体系、汇聚产业链先导龙头企业、引育专精特新企业等方面“多条腿走路”,就是在为打造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夯实基础。与传统产业集群不同的是,数字产业集群也可以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虚拟空间里实现集聚。因此打造数字产业集群,能够做到打破地理空间界限,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集聚资源要素,从而拓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路径。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4-05/08/content_143094_764944.htm

审核:韦承金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来...
南开大学和南开区领导赴上海...
【关注天开园】常兴储能:让...
平凉市党政代表团一行来校对...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党...
【关注天开园】尚德药缘:用...
南开团队首次在磷烯体系中实...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
18所高校青年联合发布全球生...
校领导出席“津彩南望 新质赋...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