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科学网:南开成果入选“2023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来源: 科学网20231207发稿时间:2023-12-08 21:00

  12月6日,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开幕。会上正式发布了“2023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和“2023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由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联合研发的“活体细胞精准操作机器人技术及系统”入选“2023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该项目旨在利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实现自动化活体细胞操作,对解决农业育种“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在生物医药、脑科学研究等14家单位开展了示范应用。

  活体细胞有生命,操作成功率低、操作后成活率低、后续发育率低,这对机器人技术提出了极大挑战。南开大学教授赵新团队展开科研攻关,研发基于最小力的精准定点操作技术、基于最小应变的精准微创操作技术、面向最小去核量的定量去核操作技术,研制出国内活体细胞精准操作机器人系统。

  据赵新介绍,面向变形体的机器人精准定点操作技术,针对细胞表面形状不规则、细胞受力变形位置变化、操作工具在细胞内部移动引起目标位置漂移等问题,发明了无接触细胞三维形态测量与最佳接触位置选取方法、基于最小力的机器人化精准细胞拨动方法、基于细胞核动态位置漂移建模方法,实现了精准定点操作,提高了细胞操作成功率。

  “机器人化精准微创操作技术,针对操作工具穿入细胞及细胞内施加负压带来细胞损伤等问题,发明了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超声振动显微细胞穿入系统、最佳去核压强的确定方法,实现了精准微创操作,提高了操作后细胞成活率。”赵新说。

  赵新表示,机器人化定量去核操作技术,则针对盲法去核遗传物质不可见、细胞姿态影响去核量、去核量实时检测等问题,发明了基于增强现实的定点去核方法、基于细胞姿态的定量去核方法、基于生长域的微管内增量式细胞质速度场检测方法和去核量测量方法,实现了全部去核并减少去核量的目标,提高了细胞后续发育率。

  该项目为生命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提供自动化细胞操作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机器人系统操作培育的首批克隆母猪已用于育种生产,在京津冀14家生猪养殖单位繁育后代1.9万余头,经济效益1.3亿余元,为解决我国原种猪“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原创技术。

新闻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797.shtm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学校召开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
五四青年节:南开优秀青年和...
珍贵古籍《疑年录》《清代公...
代数类课程研讨会暨“101计划...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所属北化研...
我校召开新医科建设发展研讨会
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建团30周...
南开大学召开省部级以上科研...
【学习教育】校领导为两学院...
济南市副市长一行来访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