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弟
魏晋南北朝时有“王谢”两大名门望族,其中琅琊(今山东临沂)王氏堪称“第一豪族”,这个家族在历史上留下了太多印记。现在,我们就讲一讲他们藏书读书育俊才的故事。
魏晋时期,琅琊王氏诞生了两个流传千年的“道德楷模”:一个是“卧冰求鲤”的王祥,一个是“争饮鸩酒”的王览,哥俩都有文化,以“孝”“悌”著称史册,奠定了其家族数百年的荣光。王览一支,后辈兴旺,人才济济,我们单表辅佐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的王导,世谓“王与马,共天下”。王导子孙多俊才,文化底蕴深厚,藏书读书当官,书生豪情绵长。
王导之孙王珣,家富藏书。《世说新语·文学》中说他“学涉通敏,文高当世”,书中记有一事,王珣带着文稿去见大司马桓温。在官署候见时,桓温故意令人窃之,王珣失窃后,即刻另写一份,与被窃稿意同而无一字重复,可见其才思敏捷。他所作诗赋甚有才情,凭其才学文章,受到孝武帝信赖。
王珣有五子,长子王弘,为刘宋宰辅。据《宋书·王弘传》载:“少好学,以清恬知名……书翰仪体,后人皆依仿之……”可见,王弘的书札文墨,当时即被人模仿。《宋书·王昙首传》载:“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即在王珣之五子分财时,小儿子王昙首只要了父亲的藏书。昙首之子王僧虔“善隶书”,其《论书》之文,专讲晋(刘)宋人书法优劣特色,又“好文史,解音律”,晓天文,博学多才。最可称道的是王僧虔的《诫子书》一文,告其子要“各自努力”,“读数百卷书”,方为人中龙凤(《南齐书》本传)。
王珣弟王珉,据《晋书》本传记载:“少有才艺,善行书,名出(王)珣右。”一日,高僧为他哥俩讲佛经,王珉尚幼,听之一半便懂了,跑到另一房间,为其他僧人讲解,获得众僧称许。《世说新语·赏誉》中说王珉“有俊才,美誉当时”。他也是书法家,这都是家风熏陶的结果。
王导另一孙子王谧,“少有美誉”,在担任秘书丞期间,派下属到“多书之家”殷允、张敞、郗俭之、桓石秀家中“分局采借”(《太平御览·职官》),以实官藏,说明其熟谙藏书之道。王导玄孙王微,《宋书》本传说他“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如此者十余年”。显然,他们都是酷爱读书的藏书家。王导侄儿王羲之,饱读诗书,“书圣”美名,流芳千古。
王昙首因只要了藏书,后来培育出大藏书家兼目录学家的孙子——王俭;下一篇,我们即讲他的藏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