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一场产与城的“双向奔赴”
来源: 天津日报 2023年05月24日发稿时间:2023-05-26 11:57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有机结合,实现“城”与“产”良性互动,提高的是产业能级、城市品质,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李娜:产业强则城市兴,城市与产业历来是共生关系。近日,天开高教科创园正式开园,依托自身科教、产业优势,为创新创业者搭建起一流的“大展拳脚”的舞台,努力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的城市新地标。其实,这也是产城相互滋养的一个生动例证。

  张贵:我们谈论产和城的关系,其实,关注的是城市发展的形态问题。现在更加强调以人为核心,以及城市产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一个功能区就能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需要。天开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开发和建设的。当然,它不仅是人、产、城融合发展的功能区,更是创新区,要实现的是宜居、宜业、创新、创业功能板块的“多片共融”,这也契合了“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发展理念。探索空间集约、功能复合、产业杂糅、管理智能、多态融合的城市形态,处理好人才、产业、基础配套之间的关系,让城市发展质量更高、城市生活更美好,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意义正在于此。

  李娜:产业发展离不开有效空间载体。我们正在推进城市更新,盘活旧厂房、老工业区、闲置楼宇资源等,充分发掘利用城市存量空间,很重要的一点,是将城市功能提升与产业更新相结合。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张贵:可以说,城市更新背后是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必然要求。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因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迁徙造成部分楼宇、厂房等资源闲置,而在数字经济浪潮下,科技金融、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业态导入,需要空间载体。一边是存量空间,一边是载体需求,两者怎么结合?在天津,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比如原天津飞鸽自行车厂,被重新设计改造后,成了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园;原天津第一热电厂变身为城市商业综合体,里面保留了大部分工业痕迹。将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联动,留住老厂房、老建筑的“底”,为其注入新业态的活力,优化的是城市功能,带来的是产业动能的更新。

  李娜:当然,这个“载体”并非限于中心城区的物理空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与城郊乡村的边界在模糊,在更大视域内探索产业发展空间,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张贵: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如何进一步打开城市发展空间和促进产业协同的命题。换句话说,要以中心城区为基础,向周边进行辐射打造现代化都市圈。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或更大空间去看,深化“通武廊”试点示范合作、进一步畅通津沧廊道等,借助一体化发展机遇,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建立产业资源要素的聚合与链接,是一个重要方向。产业发展本身没有地域限制,一个城市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去审视发展,努力为资源“走出去”“引进来”创造条件,打通优质资源集聚通道、延伸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创新要素融合聚变,这个过程赋能的是产业本身,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

  李娜:产与城良性互动,找到合适路径、方向,关键要考虑人的需求。以产兴城、以城促产,重要的是以产聚人、留人。只有把人才这个核心要素纳入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的进程,才能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张贵:是这样。人才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必须更好回应人才的全面发展需要。这是城市发展规律使然。过去是人才跟着投资、资本走,哪里有产业,人就往哪里去。现在是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则更倾向跟着城市品质走。关注人才需求,打造更优城市品质,也就成了产城互动的关键落点。比如通过加大公共空间规划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让出行、就医等条件更优质;借助数字技术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让城市更智慧;从细节处给予更多人文关怀,让城市更具人情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幸福指数更高,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定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新闻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3-05/24/content_159_7731851.htm

  审核:韦承金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