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既做学业导师 又做人生导师
来源: 《天津日报》2021年9月21日第8版发稿时间:2021-09-23 22:29
 

  《哲学与师道》,李连江编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

  彭长桂

  李连江教授主编的《哲学与师道》讲述的是发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开大学的师道故事。这本247页的小册子一共收集了24篇文章,前两篇是车铭洲教授回忆自己的求学和教学,其余22篇描述了各位学生跟随车老师的求学情况。这些文章质朴而鲜活,故事完整,细节生动,堪称一首真情与哲理交融的师道交响曲。

  通读《哲学与师道》,22位学生的共识是车老师“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下面,围绕三个问题简要介绍:如何读书?如何激发学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1.“读、读、读”的三字真经

  在开篇文章里,车老师回顾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郑昕教授对自己毕业论文的5次指导。第一次,开列书单后,郑先生对车老师说:“写论文是一项科学研究活动,写成论文是研究工作水到渠成的事,不要急于求成,要从阅读和研究第一手文献资料做起。”

  康德的概念和论述很艰涩,车老师说:“读起来就像啃骨头一样困难,有很多读不懂的概念和读不通的地方。希望他给我仔细讲一讲,以便帮我打开钻研的道路。”然而,郑先生只说了一句:“开头难嘛,继续往后读!”

  车老师“没有别的招数,只能继续往后读”,边读中文版,边对照英文版读,甚至对照几种英文版本读。一段时间后,车老师“大致懂了”,兴奋地向郑先生汇报。但是,郑先生还是那句话:“继续往后读。”

  之后,车老师“越读越顺利”,“头脑里有了一堆思想资料,分析性的笔记也做了不少”。这时候郑先生回应:“著作和资料只研究一遍不行,再继续研究一遍!”

  一段时间后,车老师“终于觉得思路更清晰了,自信可以转入论文的构思和写作阶段了。”这一次,郑先生一反往常,把车老师让进书房长谈。做完论文指导后,郑先生说了让车老师终生难忘的一席话:

  我知道,学生总是希望老师领着读书,但是教师指导研究性工作,主要的责任不是帮助学生读书,实质上,读书也是无法帮助的。学生必须自己读书,在读书中读懂书,在读书中学会读书,这项功夫是不能由别人替代的。你已经读了不少书,肯定有体会了。而且,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读,会读出属于各自的新东西,这正是读书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教师若给学生讲书,讲出的只能是教师个人的一种观点,很可能会妨碍学生产生他自己的新观点,也就失去了读书的真正价值。

  郑先生传授的“读、读、读”是读书的三字真经,更是阅读理论著作的不二法门。

  在南开大学执教五十多年,车老师把从郑先生那里学会的“读、读、读”三字真经不走样地教给了每一位学生。《哲学与师道》的大部分文章都提到了“读、读、读”,同时也成为他们自己指导学生的基本方法。我想,这就是中国传统师道的“薪火相传”吧。

  2.教学相长:击鼓与撞钟

  在指导学生上,车老师高度认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观点──“伟大的刺激和鼓舞是一个教师的主要功劳,主要影响方式”,并发展为“击鼓与撞钟”的教育哲学。2015年9月20日,他在南开大学举办的“师道与哲学暨车铭洲著作出版座谈会”上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说明:

  我认为教师的功劳不是教知识,而是鼓舞学生。知识能教,但要靠学生自己刻苦研究才能学到;能力不能教,只能靠学生自己锻炼提高。学生学知识,长本领,出成就,都靠学生自己。

  教师要在课堂上把学生的学习精神、奋斗精神鼓舞起来,教师的作用就是刺激和鼓舞,用敲锣打鼓的方法振奋学生,让学生努力。

  学生造就老师。老师的成就有学生的贡献,不是教师自己本来就那么优秀。必须有优秀的学生,教师才能进步。

  我这个思想,现实的模型就是和尚撞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大学里有学生,有教师,谁是钟?谁是和尚?和尚肯定是学生,钟是老师。钟自己不能发声,学生要是不撞,钟就不响。老和尚是个钟,老师是个钟,看着很神秘,就是不响;大敲大响,小敲小响,不敲不响。

  教师刺激学生,学生就会跟教师研讨,有研讨,就能出成就。老师的智慧是学生敲出来的,学生很优秀,总是敲打教师,教师就进步了。

  车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车老师对他的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对学生的未来充满希望,学生们因为老师的肯定而产生自信,就比较容易从无望到有望。”

  3.爱才就是人尽其才

  车老师一向鼓励学生志存高远。他幽默地说:“学问好了,一切都会有的,年轻人,不要早早地‘小锅儿叮当’地过日子。”

  “车老师爱才,是纯粹的惜才。如果他认为学生有某方面的才能,一定尽力帮助这学生充分发展这才能。”有政治才能的支持从政,有经商才能的赞成下海,哲学研究有独到见解的鼓励坚守专业。在《从师三十年散记》中,李连江教授这样总结:

  车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有继承师业的,有在大学担任重要行政职务的,有在出版界担负重要责任的,有在美国公司研究人工智能的,还有在美国州政府参与准备财政预算方案的,从业不一,都能人尽其才,这不能不感谢车老师。

  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和生活,车老师也一路关心,有助力,有指导,也有提醒。即使到了晚年,车老师依然在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分享给已经在各自领域功成名就的学生们。2015年9月20日,他在座谈会上谈道:“现在我们国家富裕了,吃饭问题、生活问题基本解决了,这是一个民族的‘安身’问题。但是,一个民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立命’问题。现在我们应该加强理论研究,加强精神建设。”

  古人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信然!

  正如李连江教授在编后记里所指出的,“车老师继承发扬了孔夫子开创的中华师道”。

  (作者为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1-09/21/node_158.htm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