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南开大学:公能日新 爱国奋斗
来源: 2021年07月01日 天津日报 特73版发稿时间:2021-07-05 17:33

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主教学楼。
木斋馆、思源堂、秀山堂在海河教育园南开大学新校区复建。

  南开大学

  公能日新 爱国奋斗

  马蹄湖、新开湖、老校钟……走在绿荫下的大中路,很难想象如今朝气蓬勃、气象一新的南开园已走过了百岁华诞──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记录着救亡图存、饱经沧桑的百年历史,织就一幅丰厚的人文画卷。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1919年,五四运动波澜壮阔,国家危难之际,严修、张伯苓选择了教育救国之路,南开大学应运而生。南开初创之时,校父严修便提出了“尚公”“尚武”“尚实”的主张。1934年10月17日,张伯苓校长总结30年办学经验,在南开学校建校30周年纪念会上宣布,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在张伯苓看来,“允公,是大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精神。允能,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要走在时代的前列”。

  1935年9月17日,在新学年始业式上,张伯苓向全校师生提出了三个振聋发聩的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以此振奋学生们的爱国斗志。为国为公,成为这所百年学府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核。

  抗日爱国 弦歌不辍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说:“建校百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一以贯之地秉持鲜明的爱国主义导向,使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成为南开之魂。” 

  “勿志为达官贵人,而志为爱国志士”。自建校以来,有名可考的南开英烈就有36位,历次革命、救亡运动中,都能看到南开人的身影。

  1937年7月,南开大学作为天津抗日救亡运动重镇,惨遭日寇野蛮轰炸,毁掠校园,并被强行军事占领。南开大学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第一所被日寇焦土化的中国高等学府。同年8月,南开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奉命南渡长沙组建临时大学,继而再迁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硝烟中弦歌不辍,为国家和民族培育了大批杰出人才。

  改革奋进 矢志强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改为国立的南开大学开始了艰难的重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再次傲然屹立于渤海之滨。

  新中国成立后,南开大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启了新的征程。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亲临视察;周恩来总理三回母校指导,饱含“我是爱南开的”无限深情;邓小平同志会见数学大师陈省身,批示成立南开数学研究所;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先后视察南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南开大学的“公能”校训、爱国传统和办学特色,并对相关工作回信和勉励,更在南开大学百年之际亲临视察、寄语师生。

  “我们要不懈奋斗,置身全球大科学时代,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实施‘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实现‘文科振兴’‘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医发展’。”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提出了南开在新时代的发展目标。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砥砺奋进,南开大学在中国大地上深深扎下了爱国之根、教育之根、学问之根、文化之根,矗立起“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巍峨丰碑。虽沧桑砥砺,栉风沐雨,但依然生机勃勃,桃李繁盛。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重磅签约!南开大学第一附属...
南开大学召开智库建设重点工...
我校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
南开数项智库成果获评CTTI智...
南开大学举办2024级本科生班...
《孙昌武文集》出版暨孙昌武...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干部...
南京大学来我校调研交流纪检...
【南开105风华看学术】张宏院...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