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重出“江湖”?大爷大妈如何选择
来源: 天津日报2021年4月10日6版发稿时间:2021-04-18 10:43

津城老人再就业参与度调查

桂慕梅 高原 孟若冰

  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截至2019年底,我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4.14%,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列国内大中城市前三。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延迟退休年龄和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压力,具有积极作用。

  近日,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本报,通过“千户居民户卷调查”系统,围绕“中老年人再就业”等议题对3260名在津人员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

  据悉,受访者覆盖我市16个区。其中,退休人员1340名,平均年龄63.11岁。年龄介于40岁至49岁之间的有4人,占比0.3%,年龄介于50岁至59岁之间的有347人,占比25.9%,60岁以上受访者有989人,占比73.8%。退休受访者中,男性382人,占比28.51%,女性958人,占比71.49%。

  如何看待“退休后再就业”──

  五成待定 6.3%已开启职业“第二春”

  传统观念认为,退休在家、安度晚年是老年人的理想生活状态。然而,随着我国人均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重出江湖再就业,成为时下不少老年人的新选择。

  就本次调查来看,在全部3260名受访者中,1530人表示会视情况而定,占比46.93%,超过不想再次就业人数。同时,对再就业表现出强烈意愿和已再就业的受访者共计605人,占比达到18.56%。

  另据对1340名退休人员的调查数据观察,选择“看情况再定”的受访者比例有所下降,和不想再就业的人数相近,占比41.9%。但实际退休后已再就业者较前者数据有所提升,占比6.3%。大家对是否再就业看法相差不小。(见图1)

  案例故事

  我们就此采访了3位年龄在60至80岁间的老年人,听听他们“重出江湖”那些事儿──

  于丽春 女

  78岁 妇幼保健专家

  “家长们带宝宝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时,不要将自己的宝宝与其他孩子做对比,更不要在言语和行动中表现出来,别看宝宝们小,但他们听得懂……”每隔一段时间,于丽春总会深入街道社区为年轻父母做育儿指导讲座。

  作为曾经的市妇女保健所副所长,身兼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妇女保健学会秘书长、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等多重身份,于丽春的心一刻没有离开过妇幼保健战线,总想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给更多年轻父母、工作人员以指导。

  于丽春说,其实她这算不上再就业,因为于她而言,助力妇女儿童健康生活,早已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一生的事业。

  徐新立 男

  62岁 药剂师

  在家门口的药店上班已经一年了,徐新立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在医院中药房干了一辈子,每天都闻着草药味上班,冷不丁闻不到了,还真不适应。”就这样,刚退下来几个月,他就又走上了“求职路”。

  徐新立告诉记者,他有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证书,又有四十多年的抓药经验,不少药房还是愿意要的,但是想找一家离家近的并不容易,找了几个月,突然发现家门口的药店开始招人,他便急忙去应聘,并顺利上岗了。

  平日里,他多上早班,每天早起,吃完早饭去上班,有时下午顺路去接孙子放学。白天有事干了,还多了一份收入,老徐可高兴了!

  吴红艳 女

  67岁 英语教师

  如果不是她自己说起,谁也想象不到这位气质干练、活力十足的“大姐”已经年近古稀。退休前,她是河西区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师,如今,她是晚托班里为孩子们做饭的吴阿姨。不过,大家还是习惯叫她“吴老师”。

  “外孙女也大了,我们两口子也没什么事,出来干点活,打发打发时间,还能跟孩子们在一起,挺好的。”吴红艳说,女儿刚知道她找了这么一份工作时,曾怕她不适应,劝她别出来受累了,但她坚持要来。

  “我们身子骨还硬朗,每天休息游玩,人不就待废了,还是想干点什么,有点价值。”吴红艳说,在她的带动下,老头也行动了起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去社区干了志愿者,发挥余热。

  退休后再就业五类心态──超三分之一“不想无聊”

  再就业,不仅可以发挥老年人的一技之长、提高经济收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也可以丰富和充实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社会认同感,还可以为社会解决劳动力资源不足等问题。老年人再就业,益处显而易见。那么,受访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再就业?

  调查发现,在受访的1340名退休人员当中,464人表示“不想闲在家里,无聊”,占比34.63%;361人认为退休再就业可以“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占比26.94%;243人认为可以“补贴家用”,占比18.13%;213人表示再就业有机会“结交新朋友”,占比15.90%;还有149人表示,自己“有一技之长”是其退休再就业的主要原因,占比11.12%。这五类心态,是我市中老年人选择再就业的主要因素。

  调查还发现,三类家庭因素,即有无孙辈需要照看、有无老人需要照顾、老伴儿和子女是否支持这三项,并不是影响中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原因,以上三项占比分别是9.25%、8.13%和5.60%。

  由此可知,当今社会中老年人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自由安排退休生活,中老年人再就业与否更多地取决于自身情况。与此同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市服务行业,特别是家政服务行业发达,能够提供家政和家庭照护等服务。(见图2)

  “三道坎”阻碍老年人再就业──“抢饭碗”没市场 缺信息

  不同的人,根据自身情况,有不同的想法。依据调查数据,影响退休人员再就业除了“身体不好,没有精力等”自身因素外,不愿意和年轻人“抢饭碗”、再就业市场不健全以及缺乏老年人就业的信息平台和岗位,这三项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30.37%、21.71%、21.41%。(见图3)

  这三方面受到关注,说明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心态比较复杂。其一,部分人选择“不愿意和年轻人‘抢饭碗’”,不愿意主动加入到就业竞争中,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老年人对年轻人的爱护。同时,我市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给受到挑战,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仍处于分散、自发及不确定的状态,受访者在这几方面的担心和顾虑不无道理。

  专家观点:老中青就业各有优势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当前“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不仅被写入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而且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相关议题的调查研究,养老服务、老年人权益保障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这其中,就包括退休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我们同时还要看到,退休后再就业并不绝对是竞争性质的,有一些是补充性质的。市场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岗位,老中青就业者在其中各有优势。

  比如,老年人虽然在体力上比不上中青年人,但无论工作经验还是社会经验都相当丰富,而且富有敬业精神,一般还可直接上岗,节省了一笔不菲的培训费用。同时,老年就业者相对稳定,“跳槽”情况很少发生。多数老年人再就业重在体现自我价值,工作非常努力。

  老年人实现再就业的七种途径──熟人介绍工作为主流

  当老年人再就业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开始重新考虑自身的再就业。在受访的1340名退休人员中,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对于再就业要么“看情况而定”,要么“愿望强烈”,要么“已经再就业”。从退休状态跨入再就业行列,退休人员希望以何种途径实现再就业呢?

  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退休人员选择通过朋友、熟人、家人、亲戚的介绍,而选择“智能手机App发的职业推介”、“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公开招聘”的占比仅为5%和4%(见图4)。

  由此可知,我市老年人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大多数老年人主要依靠亲友介绍,通过熟人渠道寻找工作。虽然熟人之间口耳传递信息较为可信、精确,然而点对点式的传播方式相对狭窄,不利于老年人获取更大范围的就业信息。调查发现,我市老年人利用科技手段寻找工作的比例很低。这一方面说明老年人十分看重熟人关系,对市场和科技等其他就业途径的认识不强烈、不充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针对老年群体设立的求职平台较少。单一的就业途径势必阻碍老年人对再就业岗位的了解,影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供需匹配质量。

  法学专家建议:老骥伏枥须谨慎

  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刘志松认为,当前,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未将退休再就业人员纳入保护范围,用人单位和返聘人员不能依据相关劳动法律主张权利和承担义务。由于缺乏配套的老年人才市场引导机制,老年人再就业一般都是靠朋友或者熟人介绍,而通过这种“地下操作”的找工作方式,老年人十分容易吃“哑巴亏”,可能遭遇年龄歧视、随意解雇等问题。

  此外,许多老人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协议,一旦出现纠纷,其加班费、解除合同补偿等相关待遇难以获得法院支持。对此,刘志松提醒“大龄”求职者,在“再就业”过程中,要谨慎挑选单位。“一般来说,大型、知名、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单位比较值得信赖。要与用人单位签好雇佣或劳务合同,明确每月薪酬,并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约定清楚,一旦发生纠纷,老人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维权。”

  刘志松说,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合同纠纷或者事故,适用于《民事诉讼法》、《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有‘职工’才属于工伤事故的主体范围,而老年人已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自然不能成为职工,也不再是工伤保险条例所保护的对象。”他表示,“大龄”工作者虽然不能走工伤保险这条路,但是可以按人身损害相关法律要求企业支付相应待遇。如果企业不支付,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我市退休人员的日常活动比较丰富──退休后大多数喜欢“宅”

  根据调查,我市居民对于“退休后再就业”有比较理性的认识,会根据社会、家庭和个人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选择。当被问及“您的闲暇时间怎样度过?”时,1340名退休人员答卷中,列在前五位的选项分别是:看电视、听广播的占64.30%,种花养草等占39.%,旅游的占37.60%,上网聊天网购等占30.70%,读书看报的占30.60%。

  从数据中不难发现,我市退休人员的日常活动比较丰富,退休人员偏爱室内活动,喜欢“宅”在室内看电视上网、读书看报。另有部分退休人员乐于走出家门,到室外唱歌跳舞、练剑摄影。此外,喜欢旅游的退休人员比例也不小。(见图5)

  他山之石:邻国就业大军中的“银发族”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生活品质的提升及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是大势所趋。有报告显示,亚洲地区是全球老龄化最快的地区。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2020年韩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持续加重。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压力,日本和韩国采取多种措施,逐步推迟老年人退休年龄,并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在日本和韩国的就业大军中,银发一族十分亮眼。

  日本:老年劳动者连续16年保持增长

  1970年,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日本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老龄化程度加剧。2006年,老年人口比例高达21%,跃居世界首位。2020年9月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有3617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高达28.7%,居全球榜首。

  在老龄化社会程度不断加剧、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多重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延迟退休或重新就业。到过日本的人不难发现,宾馆门卫、餐馆服务员、便利店收银员、出租车司机,很多都是白发苍苍的中老年人。据有关报道,2019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劳动者人数为892万人,连续16年保持增长。就业者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零售业和农林业领域,老年人多数为打零工等非正规就业。

  韩国:通过高龄劳动力雇佣奖励政策

  韩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忙于工作的情况也很普遍。

  据报道,韩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0年底,韩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近813万,占总人口数的15.7%。有数据显示,2020年,韩国老年抚养比为21.7%,即每5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1名老年人口。受低生育率和高龄化影响,预计到2060年,韩国老年抚养比将高达91.4%。

  2013年,韩国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法”,将法定退休年龄从55岁延长至60岁。另外,有政策规定,从2013年起,基本养老金领取年龄每5年推迟1岁,到2033年,养老金的领取年龄将为65岁。这就意味着退休人员未来1—5年可能没有收入来源。目前韩国政府正在考虑改革工龄制薪酬体系,建立以能力和工作效率决定工资等更加多样化的方案。此外,韩国政府还通过高龄劳动力雇佣奖励政策,给予雇佣高龄劳动者的企业一定资金支持,以此促进老年人再就业并减轻企业压力。

  由于养老金较低和寿命延长等原因,许多韩国老人为了老有所养选择在退休后继续工作,企业中的银发一族越来越多。据报道,2017年韩国65—69岁的雇佣率为45.5%,70—74岁老人的雇佣率为33.1%。很多韩国老人表示,希望退休后继续工作。在韩国,老年人大多从事临时工和计日工,就业多分布于服务业、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本版撰文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 桂慕梅

  副研究员 高原

  本报记者 孟若冰

编辑:吴军辉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