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北方网:新春走基层:点亮学生信仰的灯塔
来源: 北方网2021年2月18日发稿时间:2021-02-23 15:32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重任。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去认识一群有信仰、有情怀、思维新的思政课教师,看他们如何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点击观看节目视频)

  天津北方网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重任。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去认识一群有信仰、有情怀、思维新的思政课教师,看他们如何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寒假里,西青第六埠村,迎来了两位特殊的访客,南开大学思政课教师肖光文、孙海东,他俩正在为下学期备课做调研,走村入户收集与乡村振兴有关的鲜活素材。第六埠村曾经是市级帮扶困难村,如今,通过党建引领,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成为了网红打卡地。转型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老师们在调研中,记录着点滴细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南开大学的思政课教师们这两年往基层跑得更勤了,给课堂加料,就得走到田间地头收集第一手素材,如何把理论变得容易让学生学习、消化、吸收,肖光文和孙海东他们的法宝就是与时俱进,增加生动性。

  课堂上,年轻学生提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鞭策着老师们在课堂外下功夫,用孙海东的话说,课件内容必须随时更新,讲课方法也不能停滞不前,工作11年来,每天抽出时间浏览新闻,搜集材料,已经成为了孙海东的习惯。

  新学期,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融入概论课堂,是教学重点,为此,教研室群策群力,利用假期,组织集体备课会,大家一起分享调研成果更新课件。

  杨永志,孙海东的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留校任教,在南开大学的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8年。明年,他就要正式退休了。眼下,如何把接力棒交给青年教师,成为了他最紧迫的任务。

  思政课,是杨永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在他看来,传授知识、技巧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爱国主义精神传递下去。

  马上就要开学了,学院毕业生刘鋆钰即将回到西藏继续支教。2019年,还在上大三的刘鋆钰就报名支教,去了拉萨达孜区中心小学教语文,还兼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利用假期最后几天,她回到学校,来跟班主任肖光文取经,希望老师能给她几个锦囊,让自己和学生们在新学期能一起教学相长。

  2016年,刘鋆钰上大一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8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老师肖光文一样,成为一名思政课老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了她努力奋斗的方向。(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编辑:付坤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2025年高招咨询开放...
【学习教育】杨庆山讲授深入...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
首届“迦陵杯·中华诗教大会”...
南开大学科技创业孵化与成果...
​南开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联合...
南开师生在天津市第五届公共...
南开大学新增“低空技术与工...
校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听取...
韩国济州汉拿大学副校长一行来访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