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源头发力,练就“领跑”真本事
来源: 2020年10月28日 天津日报 第9版发稿时间:2020-10-28 16:26

  对话人:刘遵峰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娜 本报评论员 

  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必须练就能够“领跑”的真本事。如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问题?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是我们必须要回答好的一道时代命题。

  李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创新中找出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在您看来,攥紧这个“关键”的关键是什么?

  刘遵峰:这个关键就是原始创新,从源头发力。存在“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没有跟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实现从0到1的突破,要在基础研究的深挖中融入我们自己的思维,提出独创性的想法,来搭建自己的技术框架。这是一个体系,有时候不能单纯局限在某项研究上,而是要互通有无,还要与应用研究衔接起来,在不断积累中补短板。

  李娜:创新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目的在于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需求导向是科技研究方向选择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科技创新服务精准性的重要保障。

  刘遵峰:是的,有需求才有市场,恰是需求把科研和市场连接了起来。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满足需求,反过来,新需求的出现也会激发新的探索来推动科技进步,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坚持需求导向,既回答了为什么做科研的问题,也为怎么做科研提供了方向性指导。这是在确定科研选题时,就要有的意识。以空调和冰箱制冷技术为例,目前广泛应用压缩原理,制冷效率较低。提升制冷效率就是一种需求,通过探索实验,目前在材料研究中有了新发现,将会有新成果。从现实问题出发确定科研方向,尤其是通过基础研究追根溯源,既有助于打通技术瓶颈满足紧迫需求,也能借助理论研究的深入为满足长远需求奠定基础。

  李娜:从“根”上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必须重点抓住基础研究这个科技创新的源头发力。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强化原创导向。这就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它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取得突出成就科学家共有的特点。

  刘遵峰:好奇心就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做科研的基本素质。谁的好奇心重,谁挖掘得深,谁就有机会找到最原始的一些东西。比如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子下面有原子,原子之下还有夸克和很多粒子,下面还有什么,像这样本质的东西需要不断去发掘,这里就有好奇心在驱动。好奇心与收入、金钱没有关系,它是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促使人们去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但研究是有服务属性的,好奇心下的探索可以天马行空,最终要与脚踏实地的应用结合起来。当发现一些新现象、新规律,要把基础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想办法将它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去,这是一种思路。

  李娜:深耕“从0到1”的突破,还要不断实现“从1到N”全链条式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信创产业,为高新技术发展提供更多“应用场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您如何理解这种全链条式发展模式?

  刘遵峰:从0到1,再从1到N,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研究只是停留在实验室,永远不会知道它到底有多大作用、哪儿要改进,因为成果是需要被验证的。全链条式发展,尤其在信创产业这样一个长链条中,在应用场景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恰恰就是这样一个“验证”过程,使科研成果实现价值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大提升。本质上,这又是一种协同理念。除了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协同,还要有区域协同的大视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努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正在为我们创新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