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知与行 从0到1,没有捷径
来源: 天津日报2020年10月21日9版发稿时间:2020-10-25 12:24

赵威

  一件智能材料衣服,可以感知皮肤表面湿度,出汗时变短袖;一条人造蜘蛛丝,可以承受很大重量,遇到高层火灾时,人们可借助它缓降自救……这些天方夜谭般的新材料,在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的实验室里变成可能。“科研创新不是跟风追热点,曾经我的研究进展非常缓慢,好几年没发表重量级论文,但当初的研究开创了新方法。”他更深切地感受到,“创新性研究最为艰难,从0到1,是最有意义的创新”。

  这的确是经验之谈。我们常说,做事要久久为功,两个“久”的叠加,形象地说明成功是需要长期努力和积累的道理。实现从0到1的“新”,关键在坚持不懈地“创”,这个过程往往是一场“寂寞长跑”。“中国天眼”构想提出时,被认为“不可能完成”,但经过22年的创新积累,难关逐个被攻破,“大国重器”终落地;屠呦呦在经历190次失败后,才成功提取出具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创新无捷径,没有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和韧劲,就难以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从0到1的距离有多远?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充满不确定性,需要专注而执着。如果一味地在前人开辟的道路上行进,或哪个热门搞哪个,虽然也能出一些短平快的“成果”,但“低垂的果实”会给人一种有捷径可走的错觉,要绕更多弯路不说,还容易被人卡住脖子。

  在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不断加快的当下,“创新慢了不行”不等于要急功近利,更不能违背创新规律。试想,没有“1”的根基,哪来“N”的枝繁叶茂?创新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默默无闻的坚守和努力。我们看到的成功,无不是这样一点点垒起来的。

编辑:吴军辉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南开团队光刻图案化操控揭示...
校领导应邀在中国高等教育博...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