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0月19日 第 7版)发稿时间:2020-10-20 17:35

  周才庶

  由陈传兴执导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近期上映,它以独特的诗性话语和美学形态记录了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余韵悠长。

  《掬水月在手》将四合院作为空间背景,分成六个篇章,串联起叶嘉莹不同的人生阶段。影片真实准确地记述了叶嘉莹曲折的人生际遇与高渺深挚的精神境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一位知识女性以坚韧的生命应对动荡的20世纪,以顽强的意志守护离散的家园,以古典诗词修复创伤的心灵。前尘往事,如烟若梦。影片以采访的方式表现叶嘉莹的经历,包括对她本人以及文学家白先勇、席慕蓉,海外汉学家宇文所安、施吉瑞等人的采访。片尾,叶嘉莹的朋友刘秉松讲述了她们之间的故事,平静如水却又深情款款,她不禁说道:“这就是君子吗?”这些讲述反映出叶嘉莹为师、为长、为君的襟怀,以及为妻、为母、为女的担当。她不曾推诿,亦不对抗,在极简的日常生活中坚守诗词薪火,用生命去研究、写作与传承。一位穿过20世纪的当代女性以极优雅的方式诠释了士之品格。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掬水月在手》表现出叶嘉莹的漂泊羁旅之愁、丧母失女之痛、寻根踏祖之趣、传道授业之乐,难能可贵。叶嘉莹难忘顾随先生之师恩,讲述顾随授课、批改作业、和诗的情况,影片运用声音的叠加方式去表现师生的和作“纵横已是春寒了,耐它风雪耐它寒”,将词作的美感与心灵相契的师生道义一并传递出来。影片展示了叶嘉莹许多手写的研究笔记、信件以及照片、物件,电影并不是机械地摆拍这些物件,而是尽量将物件与时代背景、事件、人物交融起来。比如,将叶嘉莹的单人照片与诗作一并呈现,银幕左边是照片的蒙太奇展现,右边是词作的浮入。照片叠加的是人物在不同年龄的面貌,表现的则是流逝岁月中坚忍镇静的个体形象。空镜头亦是影片一大特点,镜头对准优美的风景、苍凉的壁画、斑驳的石壁,辅之以日本音乐家佐藤聪明关于《秋兴八首》的配乐,营造一种具有历史感的东方影像美学。

  《掬水月在手》使用独特的镜头语言,重视古典意象的传达,对电影进行诗化探索。叶嘉莹的重要贡献是用言辞去传递诗词之美,而影像语言极难表达这种丰富而复杂的内蕴。影片提到叶嘉莹解读李商隐、朱彝尊的作品。李商隐诗作晦涩难解却又瑰丽多姿,朱彝尊词作寄兴深远而又绵渺难言。叶嘉莹在诗词讲稿中对于两位诗人的身世和作品有非常精到的解释,对其“弱德之美”亦有独创性的阐发,而影片朴素的纪实手法实难渲染古典诗词的文字精义,固不免蜻蜓点水,这也是诗歌和电影融合的难度所在。

  总体观之,《掬水月在手》在世纪缩影中观照抗日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以诗的态度记录叶嘉莹,诉说生生不已的文化血脉。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

  (作者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