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央广网:叶嘉莹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在南开大学举办教师节特别展映
来源: 央广网 09-10 20:57发稿时间:2020-09-12 10:47

央广网天津9月10日消息(记者杨煜 通讯员吴军辉 蓝芳)9月10日是全国第36个教师节,当天,讲述中华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以传承中华诗教文化为终身事业,历经坎坷而初心不改的诗词人生的文学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在南开大学举办特别展映。96岁高龄的叶嘉莹坐着轮椅来到活动现场,分享了她从教75年来的职业感悟和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的坚定意志,为师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开学第一课”。

当天,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白岩松的对谈中,叶嘉莹分享了自己从教七十余年,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的人生感悟和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特别展映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南开大学供图)

“我要感谢到场的每一位朋友,我是将近百岁的老人,感谢大家,很多人从远方来参加、观赏陈导的电影。其实,我对于电影是外行,我所懂的只是诗词。”96岁高龄的叶嘉莹声音依旧洪亮。

叶嘉莹向师生们介绍了自己这一年的工作生活近况。她表示,疫情期间自己一直没有出门,在家休养的同时依然全情投入于自己热爱的中华诗词与吟诵事业。“我这个人关起门来读书写作已成习惯,没觉得关起门来有什么不好。亲朋好友都说我是‘工作狂’,孔子说过‘发愤忘食,乐于忘忧’,我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是我对于读书、研究真是做到了发愤忘食,而且也确实乐于忘忧,在读书中自得其乐。”叶嘉莹说。

谈起这部自传电影被命名为“掬水月在手”,叶嘉莹直言名字起得“很有意思”。“捧起一把水来,天上的月亮就倒映在水中。水里的光影离你很近但又离你很远。我觉得天下的美都在于一种‘距离’,在你的想象之间,可望而不可及。正是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给人很多想象。‘掬水月在手’就拥有这种美。”

当谈到“教师”这个职业时,当了一辈子教师的叶嘉莹爽朗地笑了起来,“这个实在没有办法。古人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想我就是‘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希望将吟诵传承下去。我们正在做吟诵录音,希望推广中国历代的各种体裁的诗词歌赋,让年轻人了解诗词吟诵,伴随吟诵创作出好的诗词作品。”

叶嘉莹先生分享对古典诗词的感悟(央广网发 南开大学供图)

当天,“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等嘉宾也出席活动。南开师生与各界嘉宾一同观看了影片。

《掬水月在手》是叶嘉莹唯一授权的传记电影。影片通过记录叶嘉莹坎坷而非凡的一生,弘扬中国诗词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作为耕耘者和传播者,叶嘉莹在中华古典诗词的长河中,扮演着承先启后、贯通中西的重要角色。她引入西方文论诠释中国古典诗词,对新诗亦抱持兼容并包之态度,来往穿梭于古典与现代之间;她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不分职业、不论年龄,多年来致力推广儿童的诗歌吟诵教育。《掬水月在手》已定档今年10月16日即南开大学建校101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全球公映,献礼南开。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2025年高招咨询开放...
【学习教育】杨庆山讲授深入...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首届“迦陵杯·中华诗教大会”...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
南开大学科技创业孵化与成果...
​南开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联合...
南开师生在天津市第五届公共...
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执行...
校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听取...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