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中老年时报:周学熙的晚年心史
来源: 中老年时报2020年3月15日4版发稿时间:2020-03-25 21:16

  陈鑫

  周学熙(1866—1947)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有名人物,他在晚清与北洋时期主持财政、经营实业的开拓事迹,多为世人所道。不过对他的晚年生活,人们关注较少。近读宋文彬君整理的《止庵诗存》,收录了周氏50岁以后的诗作,诗史互证可让我们了解其夕阳晚景。

  诗集首篇《养疴北海晚饭后散步》作于“乙卯嘉平”(农历十二月),1916年初。饭后散步,看似闲适,实则并非如此。1916年1月1日,袁世凯帝制自为,时任财政总长的周学熙称病请辞,然袁未准,让其在北海养疴,其实也可说是软禁。本诗即作于此时。诗人描写傍晚禁苑风景后,以“何处清笳起,苍茫发浩歌”作结。自注云:“苑内驻拱卫军后路各营,近因川滇有事,操练极勤。”川滇之事,即蔡锷等率护国军反袁起义。身处禁苑,暮色苍茫中听到军号军歌,心情可谓极其复杂。

  周学熙晚年自定年谱,乙卯条内写道:“当时整理财政,已渐余裕,确已步入建设时期。使非政局多故,则国计民生早臻富裕,治强亦必可观,又岂至迟至今日,犹贫弱如斯也哉!”他感叹,如果不是横生变故,自己主持的改革计划当可使国家走上正轨。他平生自谓“以裨益民生为己任”,但最终只能“叹息平生志未申”。“浩歌”在古诗中常与叹息、忧懑关联,“清笳”则渲染了凄凉气氛。这恐怕是周学熙写作时的真实情绪。

  1916年前周学熙未必没有作过可存之诗,而选择这首作为《止庵诗存》开篇,似有为全集定调之意。此后他彻底脱离政坛,虽也曾经营华新纱厂、耀华玻璃、启新洋灰、实业银行等,但面对日本经济侵略,企业逐渐陷入困境,遂陆续交给子侄打理,自己则退居林下。读诗与作诗成为周学熙晚年重要的心灵寄托,他说自己“喜读香山、放翁诗,聊当养心药饵”。他用白居易、陆游之诗治疗内心的创伤,同时人们也常从周氏诗句中读出与白、陆相似的韵味。这是由于他们同样“从政不得行其志”,有着相近的心境(参见张元济《止庵诗存》序)。《诗存》首篇似乎“预言”了周学熙在国事板荡中,只能通过“浩歌”感慨“生平志愿恨难成”。

  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年过七旬的周学熙避难天津租界,在此困守八年。“茫茫大地突风尘,道路谁怜骨肉亲。”“一样清晖多少泪,流民百万已无家。”《止庵诗存》1600余首诗,将近八成作于此时。七七事变一周年之际,他写下“方寸成灰鬓已丝,那堪务观《示儿》诗”。常以陆游(字务观)诗养心的周学熙,此时再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难自已是必然的。不过,他不愿让自己的诗句“太衰飒”,又专门写了“自古兴亡虽定数,要凭人事挽天回”,以之振奋精神。

  从老友间的苦中作乐到听闻故乡被毁噩耗,从天津大水到物价飞涨,从衰老病卧到生辰自叹,从家族祭祀到寄情经典……八年内的一幕幕都化为周学熙的“浩歌”。“羁危故国三千里”的他,自况“除却吟哦事事艰”。这样的诗句竟出自本不以诗才见长的实业家之手,怎不令人唏嘘?

  周学熙深居简出,不想仍祸从天降。1945年4月13日(夏历三月二日),他与友人在公园负暄闲聊,忽遭日本宪兵抓捕。押解途中,年老的周学熙因步履艰难,竟然侥幸得脱,其他人则落入敌手。北京档案馆保存了一份战后敌人罪行调查表,内容恰好是当日情形。表中写道:“(填表人刘泽忱)在旧英界皇后花园被敌水上宪兵队逮捕拘禁,受到木打、棒打、脚踏迎面骨、手枪威吓、灌凉水、摔跤、扫帚抽打、‘上飞机’(三次)等种种非人道酷刑……敌宪兵队人员曾至其家讹索巨款10余万元。”这样的惨况,只差一点就落到周学熙头上。他先后写下六首诗,悲叹“灵囿翻为豺虎林”。1945年8月,年迈的周学熙“忽闻三岛弃兵忙”,不禁“漫卷诗书喜欲狂”(借杜甫成句),终于盼来光复之日。《止庵诗存》记录了晚年周学熙异常丰富的心灵图景,对此详加考察有利于从更深层次理解这位历史变局中的风云人物。

编辑:张丽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