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理论建构与社会审美培育”学术研讨会在津举行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11月25日发稿时间:2019-11-26 14:59

作者:陈新儒

  2019年11月23日至24日,南开大学主办的“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理论建构与社会审美培育”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来自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社科联、天津社会科学院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致辞中,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刘俐俐介绍出席嘉宾,回顾总结了课题进展与成果。南开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王树强宣读了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洪教授的书面发言。陈洪表示,校学术委员会对课题进展始终保持高度关注,目前课题进展顺利,研究过程及成果体现了严谨求实的南开治学精神,此次会议上提出的“社会审美培育”这一概念尤其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拓展空间,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陕西省社科联主席甘晖研究员、天津市社科联主席薛进文研究员和南开大学社科部常务副部长管健教授出席会议并做开幕发言。甘晖谈到自己对会议主题的理解,他认为文艺评论价值体系与社会审美培育之间并非单纯的正比例关系,而是一种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互动循环影响关系,这要求我们要在具体的文艺活动或批评实践中才能彰显社会审美培育的功能。管健教授和薛进文研究员也分别致辞,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就文艺理论前沿问题产生新的交流进展。

  随后,刘俐俐教授对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理论建设的整体工作逻辑进行了图示解读。刘俐俐指出,课题最初来自于国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其中包括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部分,而文艺评论价值体系能够从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文艺评论价值体系则分为三部分:基本概念与逻辑起点;文学批评价值体系与社会审美培育的总体价值观念;文学批评标准构成的总原则与具体分布。刘俐俐介绍,本次会议所重点讨论的“社会审美培育”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的延伸,其源自课题对现实中难以归类的文学文本与现象的思考,课题由此形成了资格评价与品质评价的区分思路以及文学评奖这一重要研究系列。“社会审美培育”具有极大的覆盖性和包容性,一方面必定带出诸多文学批评标准的基本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也具有向下细化和分解为诸功能的机制,有较大理论与实践斡旋和调整空间。

  与会专家就刘俐俐教授的报告以及所设置的“文学批评标准基本理论问题”与“社会审美培育”两大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党圣元表示,当前学界对文学批评的价值学研究与上世纪九十年代自己所关注的文学价值论研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学批评中的评价主体需要进一步界定,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关系、文学接受与传播背后涉及到的影响评价机制也有待深入研究,这也许可以求助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做更多文学批评价值观念的光环背后的“祛魅”工作。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文艺美学中心主任谭好哲认为,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构已经初具规模,这能够帮助参与课题工作的青年学者积累基础。他同时也强调,课题依然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对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如何进入指导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实践层面,如何对文学评价行为与文学评奖活动、国家导向的批评标准与媒介导向的批评标准等概念进行更加细致的区分等等,这都需要将课题的实践部分更好地纳入总体研究框架。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张进指出,目前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建设工作已经推进到了从理论推演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阶段,这需要一方面把目前已有的文学批评个案研究提炼整合为整体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把握自身“元批评”气质的同时对元批评自身缺陷进行更加深刻的反思。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张毅则认为,不应忽视涉及到的批评实践研究中所体现的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独特性,这在未来需要更加集中展现各个实践研究方向的特点。

  各子课题分别对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刘俐俐教授指出,理论子课题明确其自身最重要的理论建设任务之外之外,还扮演着“整体引领”和“查漏补缺”这两个互有联系但却不尽相同的角色。理论子课题同时也明确了未来的研究任务:提出具体的文艺评论价值体系论纲;提出和补充课题最初设置时未能充分考虑但有必要的环节和问题;指导需要将本次会议拟提出的“社会审美教育”概念在未来如何具体结合实践子课题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四个实践子课题也分别做出总结,按照各实践子课题的具体情况,各实践子课题对研究对象以及内容均有所侧重,并实现了与理论子课题研究理路的互动效应。少数民族文学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汤晓青表示,对少数民族文学而言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一般是通过更加宽泛的历史观和民族观表现的,而且始终处于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这需要研究者从少数文学批评史的个案出发,系统总结得与失。儿童文学子课题负责人、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利芳指出,儿童文学具有天然与审美教化相关联的特质,“社会审美培育”对儿童文学批评价值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刘俐俐教授在闭幕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在本次会议上提出的诸多建设性意见表达了感谢,这些宝贵意见都为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开拓了视野并明确了未来前进的方向。

      http://lit.cssn.cn/wx/wx_xszx/201911/t20191125_5048179.shtml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国际知名数学学者Joshua Zahl...
南开大学2025年高招咨询开放...
南开教授荣获2025年ACS Catal...
【学习教育】杨庆山讲授深入...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首届“迦陵杯·中华诗教大会”...
​南开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联合...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
南开大学科技创业孵化与成果...
南开师生在天津市第五届公共...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