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夏天,19岁的地下党员沙小泉从北京大学转入南开大学,实际上,她是受党组织委派,担任天津地下党“北系”的负责人。记者在河西区一个普通居民楼里见到沙小泉。老人由于身体原因,讲话断断续续,但头脑非常清醒。她拿出一份资料供记者参考,并表示:“对不熟悉的情况不做评判,只谈跟自己有关的事实。”沙小泉在烟台长大,1944年高中毕业到北京,1945年8月1日加入地下党。到天津后,她牢记北平学委书记佘涤清的嘱托:“共产党员就是一颗种子,人民群众就是土壤,走到哪里就要和哪里的土壤结合在一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她和七位党员建立了南大党支部,又建立了北洋大学、河北工学院、女师学院、市立一中党支部。她领导的天津“北系”地下党组织发起成立南开大学学生自治会,参与发起抗议美军暴行、反内战、反南迁等运动。不到两年时间,发展党员130人,党的外围组织成员240人。国民党对天津地下党和进步活动的镇压日益加剧,斗争形势紧迫,沙小泉在天津市内隐蔽起来继续工作,获取与送出了城防情报,并为争取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 海河传媒中心记者 于霁丹 范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