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新型教育的印记与宣言
来源: 天津日报2019年7月15日第12版发稿时间:2019-07-17 11:11

  ──评张绍祖《天津校歌史话》

  章用秀

   天津教育史研究专家、文史学者张绍祖先生在天津教育研究领域孜孜以求,成就卓著。近年来又花费极大心力,广泛搜集天津校歌,深入探讨天津校歌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歌词曲谱,在天津近现代新型教育与校歌的创作、内容、传唱中找到了一个新的契合点,编著一部洋洋数十万言的《天津校歌史话》,前不久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校歌是一所学校规定的代表该校的歌曲,是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天津教育领先直隶,名列全国前茅,成绩卓著可观。北洋、南开、女师、工商、耀华、汇文、木斋、扶轮、中西女中、新学中学等历史名校,其校歌就是近代天津教育的缩影。

  《天津校歌史话》将近代以来天津各中小学传唱的校歌放在天津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各校校史中进行解析,开掘每一首校的精神内涵,找出其闪光点,讲校歌中的故事,让人们看到各个学校的前进步伐,展现天津兴学历程和新型的办学理念。北洋法政学堂建于1906年,为我国最早的法政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母校。后改组为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当年该校校歌歌词是:“法维国本,商裕民生。巍巍我校育群英!修齐治平,责任匪轻!矢勤矢勇,必专必精!为民权而奋斗!作民族之长城!今日鸡窗苦读,他年为国增荣。听!听!听!欧风美雨正纵横,努力我前程!”歌曲为四四拍,气魄宏大,感染力强,为法商各科学生指明了刻苦读书为国增光,努力做民族脊梁的奋斗方向,也为学生勾勒出站在时代潮头,开阔眼界、放眼未来的发展前景,对内是一种号召和激励,对外则是形象的展示和宣言,它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1911年,留日归来的李叔同为文昌宫小学撰写校歌:“文昌在天,文明之光。地灵人杰,校士场;初学根本,实且强;精神腾跃,成文章。君不见,七十二沽水源远流长。”更凸显学校是培养、教育、考察新型人才的兴学宝地,是在新学引领下学子们“比武”“选士”的理想场所;同时也体现了李叔同作为近代艺术教育先驱者,对近代教育大变革的首肯和对当时教育改革的全新认识。

  《天津校歌史话》除记述七十余所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初等学校、幼儿园所的校歌外,还包括学校简介、校歌背景、词曲作者、校歌解读及相关照片,特别是校歌的演变等内容,极具史料价值。书中陈述了北洋大学校歌的创作过程: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始建于1895年,它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34年12月3日,北洋大学校刊登出征集校歌的启事:“尚望全国北洋先后毕业各同学,本其发扬母校精神之热忱,各抒伟见,激励后生。”并附校歌未定稿:“武库宏开,葱茏佳气绕楼台。是我最悠久中华学府,文化胚胎。北运河流兹润泽,西沽桃李遍培栽。炼欧美,铸通材。综土木机电冶金采矿,育成建设人才。看外交司法峥嵘头角,工商路矿蜚腾声誉,尽皆实事求是中来。劝同侪,好继续共同努力,永使我北洋光华发越,普照埏垓。”这篇“校歌未定稿”文辞优美,器宇轩昂,用来作为大学校歌,已是难得佳作。然时任北洋大学校长的李书田觉得,当时的天津、华北,哪里还有什么“葱茏佳气”?只怕早已是“黑云压城”!战争阴云笼罩,家国命运艰危。而此时的北洋大学,正勤勉践行着自己“兴学强国”的诺言。李书田清醒意识到,这样一所大学的校歌,不应仅仅是彪炳“悠久学府”“文化胚胎”,而应唱出时局危难,唱出家国兴亡,唱出北洋师生于家危国难之际的担当!于是李书田找到萧友梅和廖辅叔,请两位大师谨以北洋大学之精神风骨,殚精竭虑,谱写校歌。1935年8月,在北洋大学四十周年校庆之际,由萧友梅作曲、廖辅叔作词的《北洋大学校歌》正式确立:“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望前驱之英华卓荦,应后起之努力追踪。念过去之艰难缔造,愿一心一德共扬校誉于无穷。”校歌旋律雄浑,词意精练,内涵深远,既体现了北洋大学的办学精神与优良传统,更强调了学校以工科见长、注重实践的特色。

  校歌是“学校的精神图腾”,具有明责、励志、抒情、奋进的教育鼓舞作用,它甚至让人一生都铭记在心。“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这是南开学校的校歌。歌词虽短,却具有无比深邃的内涵。曲调庄严肃穆,引人奋发向上。凡有大型集会,学生都要高唱校歌。1937年7月,日军开炮,悍然炸毁南开大学,接着,炸毁南开中学与南开小学。但日寇只能摧毁南开的物质,却摧毁不了“巍巍我南开精神”,南开弦歌不辍,浴火重生,很快,它从“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又唱到了“大江之滨,嘉陵之津”。重庆南开,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教育的一个奇迹。后来又唱到自贡蜀光中学。就这样,原本是南开大学、中学的校歌,后来成为南开系列学校共同的校歌。抗战期间,南开大学将“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的校歌从天津唱到湖南长沙;高歌猛进,再行军三千里,西进唱到云南昆明。

  “一曲波澜壮阔的交响乐”构成一部可观可诵史诗般的天津教育的光辉历史,这就是《天津校歌史话》。经典的校歌必将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