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11月4日电(张建新 聂际慈)第十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3日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的160余位专家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虚拟经济理论与实践——纠正‘脱实向虚’倾向的中国方案”为主题进行了研讨。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辜胜阻担任大会主席,他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位的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面临三大结构失衡:实体经济的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这造成了实体经济“缺血”“干旱”,存在着脱实向虚的倾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工业企业利润水平持续走低,出现了“金融热,实体冷”的局面,做实业不如炒房赚钱多、赚钱快,一些实体经济企业的实业精神衰退,呈现出“赚快钱”的急躁心态,基于投资回报率的差异导致脱实向虚,这一情况可以用马克思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清晰表述。
针对如何纠正脱实向虚的倾向,辜胜阻认为,要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建立多层次的“门当户对”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面向创新创业的金融产品,发展普惠金融,推动小微企业发展。要处理好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坚持“房住”,抑制“房炒”,供需结合治理房地产市场,加强对资金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优化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促进土地供给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租市场。
他提出,政府要减税降费,助力实体经济轻装上阵,营造实业能致富,创新致大富的良好环境,重整实业精神,鼓励企业家聚焦实业,做精主业,通过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企业要实施“归核化”战略,专注做好核心主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聚焦品牌建设,加快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做大做强转向做专、做精、做优。要提高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程度,抱团发展,依托“一带一路”拓展海外投资市场,充分利用海外的优势资源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让企业“向上走”“向外走”。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报告中说,研究虚拟经济实际上就是要正确处理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开放给予中国经济巨大活力,也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信心。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表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就要尊重市场规律,让政府在恰当的位置上引导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实时调整相关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财政快速增长,而应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让公众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中国金融重要的发展动力来自金融创新,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金融资产、金融组织形态,而不应将金融创新妖魔化。
“虚拟经济”是中国学者提出的原创性经济学命题,其实践源于在金融自由化趋势下,对各类金融创新活动的性质、功能及其影响的研究。2000年,南开大学成立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并举办首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成思危担任第一至八届大会主席。
本次研讨会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成思危基金共同主办,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承办。(完)
http://m.xinhuanet.com/tj/2018-11/04/c_112366007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