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新华网:南开大学“20世纪中国乡村史”研究 探索百年乡村史
来源: 新华网发稿时间:2018-06-09 18:41

  新华网天津6月8日电(张建新赖鸿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历史背景,包含其近代以来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线索,曾经是近代历史进程中人们努力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王先明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多年前便将学术研究聚焦于士绅群体与城乡发展,后逐步深入至百年来中国乡村史研究,多年来著述颇丰。今年6月,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最新成果——《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百年中国建设乡村理论与实践论集》两部专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出南开之声,贡献南开力量。

  展现历史视野开创研究领域

  在早年研究中国历史上士绅群体的过程中,王先明发现,近代以来,城乡发展呈现出背离化的态势——“精英们”从乡村单向流出,走向城市,打破了传统士绅“出者为官、退者为绅”的社会文化,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20世纪以来在以工业化为主、以城市化为重点的历史变迁中,乡村社会整体衰落持续发生,构成了百年“三农”问题的内在致因。

  中国社会的发展本质是乡村社会变迁的延续。王先明认为,要想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特征、了解其内在规律,从新时代的高度去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还须深入探寻中国百年乡村史、20世纪中国乡村的变迁。

  聚焦建设思想填补业界空白

  2010年,以南开大学历史学科研究人员为基础,王先明牵头联合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方向的学术骨干,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并获批立项。

  项目开题后,研究团队分赴北京、河北、山西、南京、台湾等地图书馆、档案馆调查搜集资料,开展实地调研,汇总编纂史料。“我们将近百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置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揭示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性要素的互动价值、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其社会实践效应。同时对其历史教训进行深入的学理性研究,以有助于当代乡村建设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王先明说。

  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汉国等业内专家认为,研究梳理百年中国的乡村建设思想,不仅是对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的一次深度挖掘,更为开启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经验和路径选择。

  “既是基础研究,也是应用研究,不仅描述而且影响下一步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主编李红岩这样评价该项目。

  符合时代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从传统上来说,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无论现代化还是城市化,如果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什么都谈不上,这是关键!”王先明从多年前就深刻意识到了“三农”问题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学者,他带领团队所进行的研究也一直为中央有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百年历史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基本上都是以牺牲农业农村农民为代价的,在这一条件下,现代化发展才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城乡一体化要互惠互利,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也应该城乡共享,这样的发展才是正常的发展道路。抱着这样的初衷和理想,研究团队始终坚守百年乡村史研究。

  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用脚步丈量乡村的历史;他们从繁杂不一却又浩如烟海的文字中细细寻找乡村变迁的蛛丝马迹;他们克服档案封闭和阅览权限等多种困难,多方查证、一遍遍编纂。十余年间,研究团队完成了《20世纪之中国——乡村与城市社会的历史变迁》《乡村社会文化与权力结构的历史变迁》等数十卷专著,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

  在百年历史长河中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解决办法,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历史智慧。南开团队将学术研究方向和国计民生紧密结合,在祖国各地的乡村里,在浩瀚无垠的历史资料中,探求20世纪中国乡村发展的史鉴,在漫漫史学科研路上为中国乡村建设提供新的借鉴与启发。

编辑:张丽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