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广播网6月8日消息:6月7日是2018高考第一天,全市5.5万多名考生走进考场,这也是首批“00”后参加高考。今年天津卷的作文题目只有一个字,“器皿”的“器”字,考生们如何做好这篇文章?
今年天津卷作文题目给的材料中指出,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器”能助人成事,有一种“器”叫器量,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根据这段材料,学生要依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答题。走出考场的考生们有着不同的角度。
学生A:“我写的器量,兼容并包、有容乃大。”
学生B:“有点难度,写的是议论文,大国重器,不负荣光。”
学生C:“我的角度写的是怎样成为国之重器,自古以来都不缺少为国家实干的人,举了些例子,最后说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么样,我觉得谁都有话说。”
南开中学语文老师单巨兵表示,题目中提示语提供的写作方向非常明确,审题难度不大,每个考生都会有话可说,一般不会出现跑题的情况。题目“一语双关”,既有表层意,又有象征意,考生可以选择多种角度进行答题。
单巨兵:“一方面,学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器’来进行立意构思,如通过中国的陶器、青铜器等来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赋予‘器’以比喻义,如个人的器量、团队的精神、大国的器度等等,结合‘一带一路’、‘中国梦’等当下热点进行构思,也是非常好的角度。文体上,可以写成记叙文、散文,更可以写成议论文。”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志强认为,这个题目是天津卷近年来最生动有趣的一道题,重在考察学生的思辨性和知识性,大部分同学可能会写得中规中矩,想拿高分不太容易。
周志强:“如果想得高分,需要你一个是平时日常生活的积累,第二个思维清楚的答卷会比较容易得到高分,今年的题出的还是比较开放性,更多发挥考生个性,对于文学性的依赖在逐渐降低,这是一个好的趋势,知识性、思辨性的成分在增加,我觉得这个是适合高考作文的,高考作文并不是选拔文学家,而是选拔对经典汉语的使用能力。”
8日上午9点到11点将进行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考试,下午3点到5点进行外语考试。(记者赵征、田晓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