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法制日报:李晓兵:建设香港国际创科中心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来源: 法制日报2018年5月26日4版发稿时间:2018-05-30 21:26

  2017年6月,24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写信,表达了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习近平对此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并迅速部署相关工作。他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目前,在港两院院士来信反映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对香港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伙伴实验室直接给予支持,并在试点基础上对国家科技计划直接资助港澳科研活动作出总体制度安排,港澳特区科技界对此反响热烈。

  习近平在指示中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也是新时代港澳特区“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向。香港特区科学家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向中央表达港人支持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迫切愿望,显示出这一代港人的担当。以国际创科中心作为香港特区未来发展的新定位、新角色,将令香港迎来发展的新契机和新动力。

  “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努力和创造性的实践。联名信发起人香港大学教授陈清泉院士对此表示,这个指示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和国家对香港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习主席和国家对香港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更指明了在“一国两制”下,内地与香港科技工作的政策和有关理论的实践,丰富了香港特区“一国两制”的内涵。

  香港在回归之后二十年的时间里,诸多有利的条件和独特优势让香港始终保持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同时作为亚洲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连续多年被世界上知名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地和境外融资平台,也是内地最大的境外投资目的地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香港具有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实力和软硬件条件。香港有5所高校跻身世界前一百强,并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超过40人之多,香港很多名科学家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香港与一河之隔的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完全可以进行优势互补,携手创造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创造出科技创新发展引擎,开创出双赢的局面,推动国家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落实。

  正如习近平在指示中指出,香港拥有较雄厚的科技基础,拥有众多爱国爱港的高素质科技人才,这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香港科技界为香港和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特别强调要重视香港院士来信反映的问题,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合理予以解决,以支持香港科技界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于香港特区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也体现了中央在特区治理问题上的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的新思路。

  5月14日,科技部发布《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其中指出,在新时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内地与港澳特区发挥各自的科技优势、加强科技合作,支持港澳特区科技创新发展,鼓励爱国爱港爱澳科学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中发挥更大作用。根据该规定,港澳特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可通过竞争择优方式承担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获得项目经费可直接支付到香港高校及科研机构,同时会积极邀请港澳科学家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战略咨询、项目管理和验收评估等工作。

  面对中央的积极支持,陈清泉院士对香港特区表达了两个希望:一是希望特区政府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完善有关政策和机制,使香港能够提高原创性能力和提高科技成果商业转化能力;二是希望香港广大科技工作者提高认识,要和内地及国际的同行展开密切合作,认清形势逼人,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奋勇前进。希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香港的科技界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香港的科技创新会奔腾向前,为国家和香港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下的中国,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科技创新来引领未来的时代发展潮流,香港特区科技界和青年一代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作者系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编辑:张丽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