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海南日报:严修先生与南开大学
来源: 海南日报2018年4月23日B14版发稿时间:2018-04-24 20:16

  明斋

  严修

  1929年3月14日,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先生在天津逝世,终年69岁。严修逝世后,张伯苓先生尝言:南开之有今日,严先生之力尤多,严公逝世,在个人失一同志,在学校失一导师,应尊严先生为校父。

  严修,字范孙,号梦扶,原籍浙江慈溪,1860年出生于天津,是中国近代知名学者,与华世奎、赵元礼、孟广慧并称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严修早年曾入翰林,后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辞职返乡,后与张伯苓一起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1919年又创办了南开大学,被称为“南开校父”。严修逝世后,遍布世界各地的南开校友纷纷捐资,在南开中学内兴建了“范孙楼”,以兹纪念。

  有学者曾评论说,严修最重要的贡献,是在20世纪初期与张伯苓先生一起广纳社会力量创建了全新教育模式的著名的南开学校。这是中国人以自己的力量发展教育最成功的范例,不仅给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塑造了一道新颖的学校景观,也给世人、给时代树立了一个先进的民办教育的典范。当时,南开学校由男中部(即1904年成立的南开中学)、大学部(即1919年成立的南开大学)、女中部(即1923年成立的南开女中)、小学校部(即1928年成立的南开小学)组成,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教育系统。南开学校学习和借鉴以科学、民主为旨趣的西方教育精神,密切联系中国社会实际,主张德、智、体、美四育并进,强调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注重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精神和“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严修慧眼识才,且爱才护才,他与周恩来的师生情意,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一段佳话。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组织社团,主编刊物,演出话剧,参加文化知识和课外比赛,品学兼优,深得严修的赞赏。周恩来就读中学二年级时,曾到严宅请为他主编的《敬业》杂志题写封面;三年级时,学校举行全校作文比赛,260余人参赛,试卷姓名密封,严修亲自参加评定,结果选定周恩来为全校第1名,并亲自为周恩来所在班级书写“含咀英华”奖旗,盛称周恩来有宰相之才;周恩来到日本求学期间,严修也赴美国考察教育,并在日本稍事停留,周恩来闻知即去拜望,二人相谈甚欢;南开大学成立后,经张伯苓和严修批准,周恩来免试入南开大学就读文科,开学前4天,严修特在其私宅设宴欢迎周恩来,并请黄郛、范源濂、张伯苓以及直隶教育厅厅长等知名人士共席;“五四运动”期间,周恩来成为天津学生运动领导人,曾遭政府当局逮捕,被营救出狱后,严修即与张伯苓商议,以他在南开所设“严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并亲自给驻英国公使顾维钧写信,介绍周恩来去英国留学;周恩来到欧洲后,一直与严修书信往来,保持着密切联系,严修为资助周恩来,特在自家账目上为周恩来立了户头,除第一年的用款是用支票交周恩来携走外,以后三年均让人汇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周恩来在欧洲参加共产党后,有人曾劝严修不要再给周恩来以资助,但他不为所动,以“人各有志”奉答,继续寄钱给周恩来,对此,周恩来终生感念不忘。据载,1950年张伯苓由重庆返抵北京时,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宴请张伯苓,当时张伯苓带去了严修的一帧照片,周恩来手捧照片,动情地说:我在欧洲时,有人对严老先生说,不要帮助周恩来了,他参加了共产党,老先生说“人各有志”,这话是颇有见识的;他是清朝的官,能说出这种话,我对他很感激!

  1992年,南开大学塑严修先生铜像于校园,以此纪念其一生矢志新学的功绩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伟人虽逝,风范永存!

编辑:张丽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