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光明日报:个人能力的提升才是终身受用的本钱
来源: 光明日报 2018年1月23日7版发稿时间:2018-01-23 13:08

  学生向老师“要分”是个老问题,大学教师大都遇到过。近些年,随着考试成绩“含金量”的大增,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敏感度也明显增加,而一些外部力量也试图影响教师的给分,结果给教师带来了一定心理压力。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亟须改变。

  学生“唯分为上”是一种功利主义行为。在社会普遍存在功利心理的背景下,学校亦难独善其身。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成绩与毕业、“保研”、出国、就业有直接关系,有时候甚至可以决定学生的命运。对一名学生来说,一分之差或许就是冰火两重天。二是目前高校普遍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学生打分对教师考核和评职称都有影响。这使得教师在打分时小心翼翼,不愿得罪学生,也使学生有“资本”对老师打分提要求。同时,由于教师在评职称、业绩考核等职业生涯重要环节还会受到来自行政部门、社会力量的影响,在面对各类外部干预时,有些教师不得不低头。

  改变“要分”现象,一是要尽量减少“一分定乾坤”的情况,实行多种评价机制并行,不能因考试成绩而把教师推向掌握学生“生杀大权”的地位,以便减少学生与老师的对立,为教师给成绩减压。二是要明确课堂教学与品德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界限,不能以行政理由或学生管理需要干预教学。同时,学校应态度鲜明地抵制各类外部力量插手学校事务、干预教师教学工作的行为,让坚持底线的老师能“睡得着觉”。三是教师在评阅试卷时,要自觉抵制外部干扰,坚持按照标准给分,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守住教师的职业底线。教师心中有杆秤,公平公正,问心无愧,自然能坦然面对学生。

  “要分”现象不时出现,我们更应思索,学生学习的“初心”究竟是什么?

  可以说,在大学入学率已经接近普及水平的今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阶段的学习仍应是打基础。大学教育的内容,大体上是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本科教育通常讲“宽口径,厚基础”,不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某一专业领域。学生在大学阶段,如果抱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很可能走偏,一是过早地把自己局限于某个领域,而且可能自己并不擅长;二是把学习这一非功利的活动,变成计较得失的交易过程,偏离了教育的本心。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不同,学校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并不局限于学习能力,即使是学习能力,也不应都用分数衡量。如果把提升自己多方面能力作为大学阶段的主要目标,大可不必纠结某一次考试的结果。“风物长宜放眼量”,学习的“初心”是为了个人能力的提升,这是将来为社会作贡献且终身受用的本钱。

   (作者:杨龙,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南开团队光刻图案化操控揭示...
校领导应邀在中国高等教育博...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