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团结报:使陈独秀研究更加深入
来源: 团结报 2017年12月28日 第7版发稿时间:2018-01-08 16:38

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2017年会暨“《新青年》和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术研讨会述评

11月17日至19日,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2017年会暨“《新青年》和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来自安徽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安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安徽医科大学、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安庆市陈独秀研究会、工商导报社等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出版单位的90余位学者与会,20余位学者围绕主题“《新青年》和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报告了学术论文。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爱国者、革命家、启蒙思想家,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因此无论是研究近代史、思想文化史、教育史或中共党史等,都不能不研究陈独秀;而国情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必然要讲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建党初期发展情况,这也离不开讨论陈独秀。本次学术研讨会的研究主题丰富多样,角度新颖,与会学者各抒己见,擦出的智慧火花将使陈独秀研究更加深入。

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学术论文研讨,述评如下:

一、多维视角下陈独秀政治活动与思想研究。在早期的革命实践与报刊活动中,陈独秀非常重视报刊的舆论宣传作用。他参与或主办报章杂志,均有将报刊作为宣传工具传播革命思想,意在救亡图存。从哲学视角,伦理或革命视角可窥视陈独秀在报刊活动中思想演进的轨迹。

南开大学助理研究员陆阳的《陈独秀论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探析了陈独秀关于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思想,他认为陈独秀关于唯物史观的阐释指向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认知。南京师范大学张朋的《政治人的“新闻人”侧面:陈独秀与大革命时期中共党报的反帝宣传》分析了陈独秀作为“新闻人”的侧面形象,他认为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在中共党报的反帝宣传上所扮演的角色实则折射陈氏作为政治人的“新闻人”侧面。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汪沛的《国民革命中的陈独秀与国民党》以苏俄因素之影响为切入点,考察了国民革命中的陈独秀与国民党的关系。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牛方玉的《伦理视野的缺失与革命主题的消解》探析了陈独秀的中国革命论的内在逻辑及其矛盾。他认为,看待陈独秀的中国革命论要从“为什么要革命”“怎样发动革命”以及“革命的前景是什么”三个方面系统地把握。

研讨会上,还有一些专家独辟蹊径,从陈独秀编著的教科书等角度考察了陈独秀的思想演变。安徽财经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教授刘超分析了新发现陈独秀编著的《模范英文教本》第2册,他认为该书在近代中国英语教科书中的地位及其在陈独秀研究中的价值不可忽视。安庆市陈独秀研究会顾问李银德的《陈独秀墓之变迁》,考察了陈墓变迁的现实意义,他认为陈墓规制等的变迁反映出了国家对其态度的变化。

二、五四前后《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新青年》是传播新文化的起点,亦是欧战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拐点。《新青年》开拓了中国一个新文化的时代,亦塑造了百年中国“新青年”的新形象,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安庆师范大学教授董根明的《〈安徽俗话报〉与〈新青年〉比较研究》比较《安徽俗话报》与《新青年》两报之间的差别。他从背景、内容及影响三个方面做比较后,尤以全面地认识报人陈独秀。皖南医学院副教授江魏把《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划分成自然传播、自觉传播和自由传播三个阶段,她认为此划分方法可以凸显马克思主义在《新青年》的地位与意义。中共安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张皖生的《〈新青年〉中安徽作者的历史作用》,通过数据分析考察了安徽籍作者在陈独秀研究中的历史作用。他认为《新青年》中的安徽籍作者为中国革命与中共的建立等作出卓越的历史贡献。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副教授张曙明的《〈新青年〉 新文化 新视野》研究了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影响。他指出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撞。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宋永林考察了早期《新青年》对“新青年”形象的建构。他认为早期《新青年》多以西方价值理念为指导来建构“新青年”形象,这一创举破除了封建观念和陈规陋习对中国青年思想的束缚,其对新青年的塑造较以往是一个突破点,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意义很大。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讲师黄文治的《精神改造论:反传统下的传统思维模式》探讨了五四启蒙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他认为五四启蒙和传统儒家文化只是表面上对抗,实则通过潜在精神改造论的思维模式联结起来,这使得儒家文化的某些观念带入现代社会,并对中国二十世纪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会议主题相关的历史背景及其他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期报刊是重要的舆论阵地,如陈独秀、胡适提倡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梁启超对时事的见解等,都在当时的报刊中得以体现。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天根的《新文化的另类可能——〈晨报〉及其副刊的道路抉择》研究了《晨报》及其副刊在五四前后的道路抉择,他认为《晨报》及其副刊的道路抉择背后涉及政治利益的分歧以及报人思想的博弈。分析《晨报》或《晨报》副刊时,探讨李大钊、胡适和陈独秀等人的关系十分必要。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蔡胜以《东方杂志》为切入口,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期状态。他认为《东方杂志》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该杂志的熏陶下,胡愈之、瞿秋白等马克思主义者逐渐成长,从而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这些思想观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埋下伏笔。新文化时期的报刊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此外,随着当今科技进步,陈独秀研究的研究方式也更为多样。

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客座讲师赵沈允独辟蹊径,用数据人文的方法探究陈独秀爱国思想的演变,她认为数据人文是研究陈独秀文本的一种新的方法,值得推广。“陈独秀研究网”执行主编万多胜介绍了由他主办的、目前海内外陈独秀研究史唯一的网络平台——陈独秀研究网,以及由他牵头编著的爱国主义教本——《阅读陈独秀》。

陈独秀研究会会长汤奇学从发言报告的主题与视角出发作了学术总结。汤奇学指出本次研讨的主题比较突出,一部分学者直接考察了陈独秀与《新青年》的相关问题,一部分学者则探讨了彼时的中国社会境况。他指出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也比较新颖,不同的学者从哲学、文化、新闻传播以及数据统计的角度考察了对陈独秀及《新青年》的认识,此次研讨的主题与视角势必为今后的陈独秀研究提供了多元的选择。(方慧琪 张 敏 严 悦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陈敏尔来校开展“以推进京津...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
我校两项目入选2024年度高校...
【组图】春至南开,绽放芳华
南开区副区长、公安南开分局...
南开2作品获2023中国正能量网...
南开大学获北美精算师协会VEE...
南开博士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