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奔赴军营前在学校办公楼前合影。王 鹏摄
本报记者 宫玉 聪裴 贤鲁文帝
“习主席给我们回信啦!”
9月25日,是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贾岚珺开始新兵训练的第一天。当晚她与北部战区陆军直属队新兵连的战友们一起收看新闻联播时,看到了习主席给她和7名同批入伍大学生回信的报道后惊喜得合不拢嘴:“习主席的回信,不仅是对我们8名大学生新兵的激励,更是对全国千千万万青年学子和基层官兵的巨大鼓舞!”
“没想到习主席这么快给我们回信!”就读于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智能科技与技术专业的李业广告诉记者,在9月8日南开大学组织的新兵座谈会上,他和其他7名同学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习主席深入基层进行历练、建功立业的艰苦奋斗精神深深打动,他们随后萌发出想给习主席写封信的念头,表达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的坚定决心。
于是,今年应征入伍的8名南开学子胡一帆、蔚晨阳、阿斯哈尔·努尔太、王晗、贾岚珺、戴蕊、李业广、董旭东把想说给习主席的话记录下来,写成一封信寄给了习主席。不久后,他们分赴大江南北的火热军营。
“投笔从戎、家国情怀、淬炼成钢……”习主席的回信中这些跳动的词语让8名新兵热血沸腾。振奋、激动之余,他们更加感受到作为战士肩上的使命与责任。
“抗战时期,许多南开学子就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习主席在回信中提到的先辈事迹再次叩击着安徽武警总队新兵董旭东的心灵:“在南开校园里有一块西南联大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数百名烈士的名字,很多人牺牲时很年轻,用热血青春铸就了一片报国丹心。他们是我的榜样。”
刚把一头及腰长发剪成齐耳短发的戴蕊来自云南省会泽县的一个农村,村子所在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每当灾难降临,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奋不顾身抢险的身影都在她心中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选择从军之路,是因为她也想“当一名勇敢的解放军战士,危难时刻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新战士胡一帆看到新闻后,第一时间向远在河南新乡老家的姥爷报告了这个特大喜讯。临行前,腿脚不太灵便的姥爷坚持要送他下楼,反复叮嘱他到部队后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当能打仗的兵。胡一帆的姥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腹部及右大腿内侧迄今还有当年被弹片炸伤的疤痕。“伤疤是军人最美的勋章。我崇拜我姥爷,我也有义务接过老一辈手中的枪,在实现强军目标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来自新疆伊犁的新战士阿斯哈尔·努尔太两岁的时候,父亲在一次反恐战斗中壮烈牺牲。读着习主席的回信,阿斯哈尔目光坚毅地看向前方:“我一定会像父亲那样,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贡献自己全部力量,不辜负习主席的殷切期望!”
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训练,让刚到82集团军某旅的女兵王晗多少有些不适应。从新闻联播中看到习主席的回信后,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的含义。得知女儿王晗于新训第二天就收到习主席回信,父亲王厚恩难掩心中激动,反复叮嘱女儿:“要以习主席的回信作为自己军旅生涯的指引航标,扎扎实实走好军旅生涯的每一步。”
第79集团军某旅新兵蔚晨阳入伍前是南开大学国旗护卫队队长,每当他穿上迷彩服,扛上礼宾枪的时候,总会想什么时间才能参军入伍。如今梦想成真,他倍加珍惜穿上军装的每一分每一秒。“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蔚晨阳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抄下了习主席回信中的这行文字,并制定了入伍后的第一个目标:成为一名新训标兵,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