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伊怀难具道 陶渊明诗讲录
来源: 今晚报 2017年7月17日16版发稿时间:2017-07-17 09:40

  叶嘉莹 讲述 宋文彬 整理

  一

  我以前曾谈到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在《诗经》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比较简单,由外物到内心的感发,叫做“兴”;内心先有一种情意,然后拿外物来作比喻,叫做“比”;如果是直接叙述情事,在叙述之中表现兴发感动,我们就把它叫做“赋”。听起来很简单,以前,我曾举过很多例证,比如初唐张九龄跟陈子昂的诗例,还举了晚清诗人陈宝琛的《落花》诗。通过例证可以看到,赋、比、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我还提到过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既然要强调美感特质,就举了一些西方作品中的例子,找出明喻、隐喻、象喻、转喻、举隅、象征、外应物象等种种形象与情意之间的关系。虽然西方的文学理论中把形象与情意的关系分析得极为详尽,但是西方没有“兴”这个词。有的朋友说,外国诗人写诗的时候,有时也是从外界的景物写起,再写内心的情志,这岂不是“兴”的写法?但是,为什么西方文论中没有“兴”这个词呢?其实,中国的文学理论中所讲的“兴”,不是单纯地讲一种写作方法,还是从外物的形象到内心的感发的兴起。

  我还讲过中国的吟诵与兴发感动的美感特质的传统,举了《论语》中的很多例证,因为《论语》中的很多句子讲到了“兴”,比如“兴于诗”。我们还提到孔子的弟子和孔子的一些问答,子贡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想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子夏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想到“礼后乎”,这种兴发感动缘于联想,是非常丰富、非常微妙的。所以,宋朝诗学批评家严羽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兴发感动。

  至于读者的兴发感动,我举过很多《诗经》中的例证,除了《关雎》中雎鸠鸟和鸣的美好使人联想到人类也应该有美好的配偶之外,我还讲了“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诗经·山有枢》)。山上有枢树,低地上有榆树,你有美好的衣服、车马,你不享用,你死去以后留给别人享用,这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必然的联系。所以说,中国诗歌中的“兴”是非常微妙的,真的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非常生动、非常活泼的。我还举了另外一个例证,是唐人的诗:“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诗人把对景物的感发、兴的感发,放在了诗的最后。有时也可以不放在最后,可以放在诗的中间。大家都读过《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这都是“赋”,是直接地叙写两个人的离别。可是后面说什么?“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忽然间出来胡马和越鸟两个形象,都是动态的姿态,所以诗的中间也可以有“兴”。

  二

  陶渊明曾写道:“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九首》之八)这不明明是“赋”的笔法吗?陶渊明说,我少年的时候意气风发,“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行游到很远的地方。可是陶潜生在东晋的时代,中国的北方“五胡乱华”,他根本不可能到张掖和幽州。那么我们能说这几句是“比”吗?“比”是很具体的感情,用很具体的外物的形象来比喻,“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把吃粮食的大老鼠,比作那些剥削的人,这是非常明显的、非常具体的比喻。而陶渊明用赋体所写的“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是什么样的“比”?不是一种可以简单说明的感情。

  我还讲过陶渊明的《咏贫士》《饮酒》诗,在这些诗中,不管是孤云的形象,还是一只“夜夜声转悲”的、孤独的、单飞的、找不到栖落之处的鸟的形象,抑或是陶渊明说自己“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这些都是什么?这都不是简单的感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大序》),“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钟嵘《诗品》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些感情容易说明,比较现实。陶渊明的作品中,不管是云的形象、鸟的形象,还是他自己“抚剑独行游”的形象,都是对人生的反省,都是一种对人生的体悟,都是一种哲理,都是一种玄思,都是一种妙想。所以,中国的“比兴寄托”,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只是像我们开头所说的由心到物、由物到心,而是可以非常生动、非常活泼地运用,而且赋、比、兴可以交叉运用。“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栖栖失群鸟”(《饮酒二十首》之四),这些句子好像都是叙述一个事件,是“赋”的笔法,但是兼有“比兴”,而且还不是简单的、具体的“比兴”。

  陶渊明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面,是最有哲思、最爱反省的一个人。本来人的情思不是很逻辑化、很理论化的,很难加以说明,可是陶渊明写思想的诗,是如此富于诗的兴发感动的意味。本来在魏晋时代,“永嘉时,贵黄老”,“理过其辞”(钟嵘《诗品序》),那个时候有很多人喜欢用哲思、玄理来写诗,像谢灵运,他的作品中常常引《易经》中的话,引《庄子》中的话,都是说理,而陶渊明的作品,虽然讲的是哲理,但他用的不是死板的理论,不是引用前人的话,而是真正经过了生活的体验与深思反省,所以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感情,这是陶渊明之所以了不起的原因。

  三

  陶渊明的《拟古九首》第六首,写的是一棵松树: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苍苍谷中树”,是说青苍的山谷之中的一棵树。“冬夏常如兹”,不管是寒冬还是炎夏,那棵松树的青苍永远不改变。“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你以为这棵松树永远青苍不改变,它是麻木不仁吗?你以为它从来没有经过严寒、冰雪的摧折吗?“年年见霜雪”,这棵松树每一年都要经过冰霜雨雪的摧折。“谁谓不知时”,你看它没有改变,不是因为它麻木没有感觉才没有改变。“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从松树忽然间转到人生。“厌闻世上语”,陶渊明说,我不喜欢听这个世上是非的、竞争的、利害的、篡夺杀戮的事情。“结友到临淄”,陶渊明说,我要到山东临淄去交个朋友,因为中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说,“稷下多谈士”,山东那里有很多有学问的人,每天喜欢讲人生,论社会。“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因为山东有那么多有学问的人,而且喜欢谈论天下的大事,所以我要到他们那里去,听一听他们高明的见解。“决吾疑”,就是说,我要找一个人来解开我内心的困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陶渊明说,我准备走了,行李都准备好了,“已与家人辞”,我跟家中的妻子儿女也告别了。“行行停出门”,当我走到门口时,突然停下了,我没有出门。“还坐更自思”,我转回头来又坐下了。陶渊明为什么又回来了呢?“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他说,我不是害怕路太遥远,我只是怕我听了别人的话,万一他说得不正确,我就被他欺骗了。“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万一我听了他的谈话,做了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不是我的本意,那么,千年万世,会永远遭到后人的讥笑。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你看,陶渊明不说“此怀”,他没有用“此”,而用的是“伊”,用得多么活泼,多么柔软,他不说“此意”,而说“伊怀”,便有一种微妙的感觉,这种情怀是一种“难具道”的情怀。他说,我那一种情怀,难以跟大家说明。“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我就为之写了这首诗。

  陶渊明辞官归隐,忍受饥寒,他曾经说过“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陶渊明对于人生的反省,不是简单的反省,而是真正切实的反省。

  四

  对于自己的家庭,陶渊明说“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与子俨等疏》)。他的妻子是不了解他的,那么,他有没有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呢?“食色,性也”,这是人的本能,难道你对于爱情没有过追求和向往吗?其实,有没有向往是一件事情,你在现实中有没有遇合是另外一件事情,所以陶渊明写了《闲情赋》。陶渊明曾经因为写了这篇赋而被人讥笑。昭明太子写过陶渊明的传,他是非常推崇陶渊明的,可是,他说陶渊明“白璧微瑕”,“璧”是美丽的玉,他把陶渊明比作一块白色的美丽的玉,“微瑕”是说玉上面有一块污点,说他“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也就是说,陶渊明的人品真是光明俊伟,可是他有一个瑕疵,就是因为他写了这一篇《闲情赋》。

  我觉得,陶渊明正是因为写了《闲情赋》,他才更完整,才真正是一个有人性、有人情的人。对于“闲情”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有人把“闲情”的“闲”字写作“閒”,也有人把这个字写作“閑”,这两个“闲”字可以通用,可是“閑”字还有另外的一个意思,这个字的字形是“门”里边有“木”,表示“关”起来的意思。你有“情”,但是你把这种“情”关起来了。陶渊明在这篇赋的前面写了序文,他说:“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

  东汉的张衡写了《定情赋》,蔡邕写了《静情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之所钟,正于我辈”(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你对于情,怎么样处理呢?“检逸辞而宗澹泊”,陶渊明说,他就检查看一看古人留下来的对感情的处理方式,然后觉得最后应该是归于澹泊的。“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这是中国圣贤的办法,发乎情,还要止乎礼义。很多人说陶渊明写的这篇赋,不是真的写一个女子,不是真的写他的爱情,有另外的意思。我们来看一看,他究竟说的是什么?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秦观有一首写美女的小词,他说,“脚上鞋儿四寸罗。唇边朱粉一樱多”(《浣溪沙》)。古代的女子要缠足,穿丝绸的绣鞋,所以古人说女子的脚是“三寸金莲”。秦观写的这个美女的脚还稍微有一点大,她的嘴唇边涂着红色的胭脂,嘴比一颗樱桃稍微大一点。《花间集》里面收录了一首欧阳炯写美女的小词:“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南乡子》)他说这个美女的胸部是雪白的,她的脸像莲花。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女子?什么样的男子才欣赏这样的女子?

  你看,陶渊明也写一个美丽的女子,他说“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我们说“绝世有佳人”,是并世所无的,在众人之中,她是如此之秀出,如此之杰出的。她当然也有外表之美丽,“表倾城之艳色”,更重要的是她的内心之中有美好的修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她身上佩带的是能发出铿锵之声的玉佩,古人说“守身如执玉”,你要守住你自身的品德、修养,如同手里捧着美丽的玉,不能使它跌碎,不能使它玷污。“齐幽兰以争芬”,她堪比山中幽静的兰花,而不是像夜来香、晚香玉之浓香扑人,她有一种幽香。“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这样的一个女子,她对于世俗的追求都澹泊视之。“负雅志于高云”,她有一种理想,有一种意志,有一种品格,好像高空的青云那样崇高和美好。这样的女子跟那“脚上鞋儿四寸罗”“胸前如雪脸如莲”的女子,差别是多么大!

  陶渊明还写了很多愿望: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

  “愿在衣而为领”,我如果能在你的衣服上,我就变作你衣服的领子。“承华首之余芳”,我要用领子托住你美丽的头上的香气。虽然我希望成为你衣服的领子,可是我能够永远托住你美丽的容颜吗?“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你晚上休息的时候就把我脱下来了,而夜是那么漫长,我不能跟你在一起。“愿在裳而为带”,古人不是说“上衣下裳”吗?如果你穿的是裳,我愿意成为你的腰带,“束窈窕之纤身”,我就用腰带围抱住你窈窕的腰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天气太冷的时候,你会把我脱下来,换上厚裙子;天气太热的时候,你也会把我脱下来,换上薄裙子。“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如果让我在你的头发上,我愿意变成你润发的油膏,从你黑黑的鬓角一直刷下来,直刷到垂在你肩膀上的头发。“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可是你这个佳人常常洗头,一洗头的话,那热水就把我烫掉了。陶渊明的其他愿望就不一一讲了,总而言之,他写了十个愿望,都是非常美丽的想象、非常美好的愿望。

  五

  在《闲情赋》中,陶渊明还说:“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我反省考察一下,凡是我的愿望,都不能达到,一定是违背的。“契契”就是勤劳、劳苦的样子。我徒然念念不忘。要知道,你的身体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劳苦,你心里总想念着一个人,也是一种劳苦。“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真是“劳情”,“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曹植《与杨德祖书》),好几天没有看见你,我的内心念念不忘,真的是劳苦。“拥劳情而罔诉”,我没有一个可以诉说这一份感情的对象。“步容与于南林”,我就出来散步。“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我站在木兰花树下,木兰花的露水滴了下来;我站在那青翠的松树之下,有美丽的松荫遮蔽着我。当我在木兰花树下,在青翠的松树之下走来走去的时候,“傥行行之有觌”,“傥”是假如,假如就在我散步的时候,忽然间看见了你,“交欣惧于中襟”,我内心之中既有欣喜的期待,又有怕落空的恐惧。“竟寂寞而无见”,最终你没有出现。虽然我希望遇到你,但终究没有遇到。“独悁想以空寻”,虽然我心中这样眷念你,这样怀想你,但我是白白地在寻找。“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我就在意念之中遥想,那个人也许在那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天上有一朵云,要从我这里飘到你那里去,我就托那朵行云,把我的情怀送过去。“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可是那朵浮云一下子就飘过去了,而时间这么快就消逝了。

  “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我徒然地劳苦思念,我徒然地哀伤,最终还是和你“阻山而滞河”,这是写一种追寻。“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我希望清风能吹散我胸中的那份烦累,把我这一份细微的心愿寄托在流水之上。“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曹植《洛神赋》),我托那水上的微波,把我的情意传到你那里去。“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蔓草》是指《诗经·郑风》里的《野有蔓草》,孔子说“郑卫之音”是淫靡的,多写男女在野外幽会。所以陶渊明说“尤”,我就责备他们,你们不应该随随便便地在野外幽会。“诵邵南之余歌”,我所歌诵的,是《周南》《召南》的歌。《周南》《召南》里面也写到男女聚会,《召南》中有一首诗叫《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草地上都是露水,我难道不愿意在一大早或者晚上,走过这片草地去见我所爱的那个人吗?“谓行多露”,但我担心草地上的露水太多,会把我的衣服打湿,就是说我不能做这种在野外相会的越礼的事情。

  “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所以我要把我的内心平静下来,保存着我内心对于美好的追寻和向往的一片心意,我把我的感情寄托在八方的荒原之处。李太白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之一)。李白说,我不在人间再寻找了,我所寄托的感情,我所期待的对象,在遥远的高空的云汉之间。

  我们不用管陶渊明所写的这个佳人是否果有其人,是否果有这个情事,不一定有,不必然有,不必须有。你的内心之中有一种美好的向往和追寻,这种向往和追寻,并不见得落实在人间的某一个人身上。因为你不落实,所以它才永远长久、永远高远、永远美丽。这是人的一种非常高远而美好的追寻和想象,可以是你的信仰,可以是你的学问,也可以是你的品格。人应该有这样一份美好的东西,不要把它玷污,不要把它毁坏。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