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中国社会科学报:图像史料推动史学叙事模式变革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7月12日1版发稿时间:2017-07-17 09:40

  张杰

  难以取代文献史料

  传统的文字史料只是记载事物的名称和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不反映具体的形象,与之相比,图像则发挥了补充功能。

  在王以欣看来,图像史料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这是文献史料所无法替代的。“当你描述某个聚落遗址,介绍周边的地形和环境时,再多的文字描述也不如一幅地图、一幅平面图和剖面图那样一目了然、尽收眼底。当你发掘一座古墓时,古墓中的遗骸和陪葬器物的分布可以通过照片和示意图清晰地展现出来。当你撰写古代社会文化史时,一幅反映社会生活的壁画要比文字描述来得生动翔实。”

  虽然图像能更直观地展现历史,但缺点同样存在。吴琼表示,影像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包含了复杂的判断。首先,影像都是编导的结果。每一张照片都渗透了编导者思想。影像的记录和编辑者多是从创作的角度开始记录和传播,必然带有明确的主观愿望,认识影像必须认识影像创作的技术和观念。其次,影像史料和文字史料密不可分。二者相互补充方可接近历史认识的全貌,不能简单化和割裂开来判断历史问题。

  “如果离开文字说明,图像的意义常常晦涩不清,对图像的解释也常常带有主观的想象成分。”王以欣认为,这说明,图像史料固然生动直观,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却难以取代文献史料。另外,图像也有政治宣传功能,难免有歪曲、夸张和伪造历史的成分,要特别加以警戒。

  难以取代文献史料

  传统的文字史料只是记载事物的名称和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不反映具体的形象,与之相比,图像则发挥了补充功能。

  在王以欣看来,图像史料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这是文献史料所无法替代的。“当你描述某个聚落遗址,介绍周边的地形和环境时,再多的文字描述也不如一幅地图、一幅平面图和剖面图那样一目了然、尽收眼底。当你发掘一座古墓时,古墓中的遗骸和陪葬器物的分布可以通过照片和示意图清晰地展现出来。当你撰写古代社会文化史时,一幅反映社会生活的壁画要比文字描述来得生动翔实。”

  虽然图像能更直观地展现历史,但缺点同样存在。吴琼表示,影像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包含了复杂的判断。首先,影像都是编导的结果。每一张照片都渗透了编导者思想。影像的记录和编辑者多是从创作的角度开始记录和传播,必然带有明确的主观愿望,认识影像必须认识影像创作的技术和观念。其次,影像史料和文字史料密不可分。二者相互补充方可接近历史认识的全貌,不能简单化和割裂开来判断历史问题。

  “如果离开文字说明,图像的意义常常晦涩不清,对图像的解释也常常带有主观的想象成分。”王以欣认为,这说明,图像史料固然生动直观,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却难以取代文献史料。另外,图像也有政治宣传功能,难免有歪曲、夸张和伪造历史的成分,要特别加以警戒。

  注意甄别图像史料

  近年来,以图像为研究对象的“图像史学”呼之欲出。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蓝勇曾撰文表示,近年来,中国图像史学的研究已经逐渐从不自觉为之,开始向自觉地进行个案研究和理论探索发展。

  在王以欣看来,当前史学界的一些学者致力于图像史学的学科创建与发展,但主要局限于历史地理学科和艺术史学科。图像史学研究应拓展到历史学的其他领域,努力上升到理论高度,对图像史学的研究对象、应用范围和方法加以规范,对图像的特性、史料价值及其具体应用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推动我国图像史学的确立和发展。

  吴琼告诉记者,影像史料包含丰富的技术因素,这是影像史学和传统史学最大的不同。随着数字影视技术的深入和推广,影像记录和传播历史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其历史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表达都与视听技术无法分割,传统历史学研究如何实现与视听技术的结合,进而形成新的历史叙事和研究方式,成为影像史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王以欣认为,在使用图像史料时,要特别留意其局限性,不宜过度解读,不能忽视文献史料的主体作用。对图像的解释常常带有主观性和过度联想成分,在获得确凿证据支持前,很多解释只能停留在假说阶段。对无文字的史前社会,史前史研究过多地依赖于实物和图像资料,利用这种资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复原古代的社会生活,却无法准确地复原具体的历史事件。另外,图像史料也有夸张和歪曲历史的成分,甚至伪造的成分。因而,史学界要善用图像史料,充分发挥其叙史、补史和证史的功能,对其进行分析和甄别,不要盲目地、不加批判地加以解释和利用。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张杰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