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南方都市报: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逝世,享年101岁
来源: 南方都市报 2017年7月7日AA11版发稿时间:2017-07-07 17:34

为本科生上课到90余岁 爱吃的他自称“广东厨子”

  申泮文(1916-2017)

  祖籍广东从化,1916年9月7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29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1946-1959年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员、副教授;1959-1978年任山西大学化学系副系主任、教授;1978年后,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

  2017年7月4日,南开大学发出中科院院士申泮文去世讣告,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同志,因病于2017年7月4日0时4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1岁”。

  申泮文1916年9月7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事实上,他籍贯是广东从化。他一辈子都没回过故乡,他的女儿申红,在五六年前代表家人到从化老家探亲,去拜了祖坟,看望了家族里在世的老人,还到申家承包的荔枝园看了看。

  申红告诉南都记者,虽然父亲申泮文一生没回过从化老家,但和老家的一些人偶有联系,近些年来,也有老家子孙到天津的家里看望他。和申泮文保持联系为数不多的从化老家人,还包括时任从化中学校长邱榕基,他曾多次邀请申泮文回乡做讲座,因年岁太大,一直没能成行。

  战争岁月

  参加“淞沪会战”后重新入学

  不愿加入国民党卷铺盖跑人

  申泮文出生在东北吉林,中学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后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他的成绩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还获得300银元的奖学金。不过,他大学只念了一年,就赶上“七七事变”,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于是,他投笔从戎,南下参加了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并参与前线战争。

  申泮文生前曾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说,“七七事变”过了3个星期,日军7月28日在海光寺架起大炮,炮轰南开大学。他和一些同学赶到南开大学办事处,赶上国民党军官学校招人,就此参军,在南京溧水县紧急训练了一个月,就到了上海前线。

  申泮文对南都记者回忆说,“我去了只有两个星期,日本人就从杭州湾登陆了。登陆后马上包抄我们大军的后路,第一战区马上紧急通告全线撤退。当时上级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近30个伤病员,步行退回后方。”

  就这样,申泮文跋山涉水步行回到了南京,之后就离开了部队,只得去长沙找南迁的母校继续读书。“那是我一生中情绪最低沉几乎丧失信心的时候。”申泮文说。

  当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了长沙临时大学,申泮文辗转去到长沙,找到他的老师、时任长沙临时大学大学化学系主任杨石先,杨石先准许申泮文复学。随后,他们300名学生在十几名教授带领下,步行1600多公里抵达昆明。

  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就读期间,申泮文经常出去做家教,谋些生活费。1940年申泮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在杨石先和朱汝华两位老师推荐下,他到航空委员会油料研究室任助理员。因所在研究室属军事部门,要求全员参加国民党,他不愿加入国民党,就趁全所的人去茶馆时卷铺盖跑了。他跑到兰州去找哥哥,经历了一段动荡的生活。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在黄钰生和邱宗岳先生介绍下,他才进入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

  当年秋天,他受命承担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复员返迁的公物押运工作,北大和南开主要的物资是图书,清华的主要是工科仪器,还有少量教职员的行李衣物。一路上历经波折。1947年7月,申泮文和同伴胜利完成了这跨越3500公里的押运任务,将300多吨公物完整无缺地运回平津,为西南联大写下了最后一个句号。

  大学岁月

  当选第一批中科院院士

  编撰无机化学通用教材

  解放后,申泮文筹建了南开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并任主任。1959年,他主动要求参加援建山西大学。申泮文说,那时的南开已不是原来的南开了,“左”得太厉害了,各种事情让他非常灰心。1959年山西要复建山西大学,教育部指定南开大学理科4个系各抽调3位教师。他觉得南开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所以就主动要求去了。

  “文革”期间,申泮文也受到波及,不过他出身好,历史清白,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生活。申泮文说,“我就带着一些老师学生到乡下支援农村,推广腐殖酸肥料。我们创造了从山西的风化煤里提取腐殖酸的方法,培养了很多年轻技术员。这期间我游遍了山西,调查各地的腐植酸资源,绘制了一张分布图。”

  申泮文的女儿申红对南都记者说,1969年在山西大学期间,因战备疏散,申泮文的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到了农村,住进一间多年不用的农房,因土炕烟道不通,母子三人煤气中毒,当时年仅六岁的小儿子大脑受损,后经常癫痫发作,申泮文天南海北为儿子求医,也一直没能治愈。

  1975年他在《国外科技动态》发表了《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化学元素周期系理论的发展》和《国际原子量的变迁》等文章。1977年,杨石先在申泮文家里看到墙上挂着山西风化煤腐植酸资源分布地图,和刚出版的《无机合成》,于是就向国务院打报告,以恢复重组南开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名义,把申泮文调回了南开大学。

  1980年评选国家第一批中科院院士时,南开大学化学系一下就产生了5个院士,申泮文也列入其中。在他看来,这跟“文革”期间他较早地恢复研究工作有很大关系,当时就引起了前辈科学家的注意。

  申泮文一生做了很多翻译和编教材工作。他和山东大学的尹敬执主编了一部《无机化学简明教程》,作为全国通用教材,不过这本书只用了一年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教育部又组织编撰《无机化学》教材,还是他和尹敬执统稿定稿,这本书后来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期通用的教科书。

  1978年高教社征求翻译100万字的英美化学教材,其他学校认为翻译要两年,申泮文根据经验提出4个月可完成,最终用了4个半月。

  学生追忆

  从特护病房出来他仍不忘开玩笑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车云霞是申泮文在山西大学时的学生,后考到南开大学,跟着申泮文读研、读博。车云霞向南都记者介绍,1994- 1999年,申泮文带领他们完成高等化学教育第一部多媒体教科书软件,2001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吴迪华是申泮文名下的最后一名博士生。申泮文非常关心本科生教育,他给本科学生上课一直坚持到90余岁。吴迪华对南都记者说,他2008年考进南开大学时,申泮文不再给本科学生上课了,不过比他早一年进校的学生上过申泮文的课。

  2012年9月吴迪华成为申泮文的博士生后,就到医院探望了刚从特护病房转出来的申泮文。吴迪华告诉南都记者,申泮文当时写字已非常困难,但非常乐观,还和他们开玩笑说很多人进了特护病房就再也没有出来,他又从特护病房回来了。

  提起申泮文与吴迪华的那次谈话,吴迪华向南都记者称,申泮文在病房里依然念念不忘本科生教育问题,还问他们本科生教育改革的事情进展怎么样了。

  申红告诉南都记者,父亲最爱吃东西,还自誉为“广东厨子”,他一辈子非常仗义地帮过许多人。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个天津知青在山西工厂因火灾遭诬陷,找到申泮文,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申泮文就在政协会议上为此呼吁,最终为他平反。

  申泮文去世时最放心不下的是瘫痪在床的小儿子。申红说,2016年父亲曾流着眼泪对家人说,他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个儿子,是他最放不下的事情,也是他最大的遗憾,等小儿子去世后,一定要和他夫妻俩葬在一起。

  他当时写字已非常困难,但非常乐观,还开玩笑说很多人进了特护病房就再也没有出来,他又从特护病房回来了。

  ———申泮文名下最后一名博士生吴迪华回忆2012年探望申泮文时的情形

  出品:

  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

  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采写:

  南都记者吴铭

  摄影:南开大学图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