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文汇报:中华诗词宣时代先声
来源: 文汇报 2017年6月19日1版发稿时间:2017-06-22 17:53

支撑中华儿女精神脊梁,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驻京记者 江胜信

  “诗言志,歌永言”,绵延数千年的中华诗词,在民族复兴征程上仍然支撑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脊梁,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80周年校庆讲话中指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感国运之变化,宣时代之先声,中华诗词正以高雅、自信的姿态,亮相于教材、刊物、电视……渗透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

  从诗人诗友看,中华诗词学会每年发展的新会员从2012年的1344名,一路上升至2016年的2137名;现有个人会员近3万名,团体会员260多个,中华诗词大军已有百万之众。从诗作词作看,每年创作的中华诗词约计百万首;《当代中华诗词集成》编辑出版工程2013年启动,首批湖北、新疆、内蒙古等五省区和军旅卷,有望年内出版。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诗词之市(州)”20个,“诗词之乡”238个,“诗教先进单位”269个。

  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继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之后,93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又在《朗读者》节目中再掀诗词热浪。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是诗词的化身,心头一震的是诗词的力量。中华诗词支撑叶先生历尽劫波而冰心犹存,“如果这么好的东西毁在我们手里,我们就是罪人”,所以她依然坚守着三尺讲台,不断把年轻人接引到中华诗词的美丽世界中。

  叶先生最小的弟子———19岁的美籍华裔留学生张元昕每课必听。13岁时,她被天津南开大学破格录取,师从叶先生。“我要把中华诗词带向世界。”张元昕立下宏愿并从点滴做起。她在南开大学发起了“诗韵花魂”活动,随着季节的不同,为校园内盛放的花朵挂不同的诗:桃花诗、海棠诗、荷花诗……她又推出了“诗韵古今”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诗词佳篇。在诗集《莲叶上的诗卷》之后,她最近新出了《小童醉诗中》和《儿童古诗分类读本》,与读者分享学诗经历和心得。

  叶先生还有一位院士弟子———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明。1962年,就读清华大学的王玉明开始尝试写格律诗。2010年1月,王玉明有缘结识了叶先生,此后七八年间,他每有新作就请叶先生指正,叶先生赐他别号“韫辉”。在王玉明即将推出的第三本个人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叶先生的点评妙笔。

  来听叶先生讲课的,还有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语文老师周欣和他的学生刘以恒。大量阅读古诗词,使周欣坚定了“用诗词感发人心”的教学理念。

  他每周都会多拿出一个小时,给学生专门讲解古诗词。

  从1995年起,叶先生在指导博士生的同时,开始了少儿诗教。2016年9月10日教师节这天,南开大学幼儿园的孩子们为叶奶奶朗诵了《相思》 《春夜喜雨》等古典诗词以及自己创作的小诗。叶奶奶送给孩子们新书《给孩子的古诗词》,她为孩子精心遴选了218首经典古诗词。

  ……

  “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这是叶嘉莹先生创作的《鹧鸪天》中的两句,她把古典诗词的中兴喻为织出来的“锦”,把自己喻为老去的“柔蚕”,把她的后继之人喻为“天孙”,也就是织女。在新书《讲诗的女先生》中,叶先生专门将“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手书下来,作为插图。

  九天时雨诗中落,万里春风掌上来

  叶嘉莹先生见证了中华诗词在“严冬”之后的复苏和绽放。

  1977年,半生颠沛的她从加拿大回国探亲时,买到一本《天安门诗抄》,她有了一个念头:回国教书。1987年立春前夕,她为筹备中的中华诗词学会助阵,推出“唐宋词系列讲座”。1987年5月31日,农历端午节,中华诗词学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30年后的2017年5月31日,纪念中华诗词学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会长郑欣淼致辞时忆起30年前的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同志到会祝贺,他指出:‘过去,我们从来没有这样一个全国性的诗词组织。现在,把这个空白补起来了。’‘对我国古典诗词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不仅要努力加以抢救和研究,还要不断创新,使我国的古老文化能够发扬光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

  中华诗词学会的办公地挂有一块匾“听诗斋”,其意取自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九的两联“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听诗斋”所听到的,不仅是稚子的吟诵,还有诗坛新军的前进步伐。

  2002年,会刊《中华诗词》举办首届旧体诗词“青春诗会”,迄今已历十四届。每一届集训并推介10余位青年诗人及他们的作品。

  诗人高昌今年50岁,13年前的2004年,37岁的他参加了第二届“青春诗会”。如今已是《中华诗词》执行主编的高昌见证了10余年来这支创作生力军的日益壮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年级学生王文钊参加了今年第十四届“青春诗会”。“青春诗会”以一线采风、集中改稿、名家点拨等方式,使青年诗人接地气、生豪气,与青春同行,与时代共振。20岁的王文钊感到了肩上的担子:“在诗词文化复兴的时代,愿扑地为桥,给古朴典雅诗词文化注入青春的活力,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在“北航好诗词”“北航诗词大会”等活动现场,总能找到她青春的靓影。

  “九天时雨诗中落,万里春风掌上来。”中华诗词学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郑欣淼以这句诗来概括最近5年来中华诗词在图书出版、国际交流、诗词普及等领域均呈现出的大好形势。2013年,《当代中华诗词集成》大型诗词文库编辑出版工程启动;2014年,“海内外中华诗词高峰论坛”举办,世界五大洲近百位诗人汇聚一堂、谈诗论道,扩大了中华诗词在海内外的声誉;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收到包括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我国的香港大学、台湾大学在内的全球1560所高校2.3万件投稿,其中新诗17000件,旧体6000件;2017年6月9日,首届“沈鹏诗书画奖”揭晓,多年来,通过与书法、绘画、戏剧、音乐、楹联等姐妹艺术的合作,中华诗词赢得了更多受众;近些年,网络、微信成为诗词传播的新平台,“中华诗词学会在线”实现了多媒体展示、名家教学、诗友互动等各项功能……

  对中华诗词事业而言,普及和提高是车之两轮,继承和创新是鸟之双翼。中华诗词如何做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呢?郑欣淼指出,创新首先体现在内容上,诗人要从已经熟悉的题材圈子里走出来,走向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到时代的大潮中汲取诗意诗情;还体现在声韵上,中华诗词之所以讲究押韵和平仄,是为了达到形式上的美与和谐,长期以来,中华诗词学会按照“求正容变”的思路,倡导以普通话为依据的新声韵,同时主张“双轨并行”。

  (本报北京6月18日专电)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