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人民日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善全球人权治理
来源: 人民日报 2017年6月9日9版发稿时间:2017-06-09 09:58

本报记者 倪光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共同诉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创造全人类美好生活的责任担当。”“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不仅为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强和改善全球人权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

  6月8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人权治理”理论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和人权研究机构的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新发展

  适应形势发展,引领人权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适应形势发展,进一步指出了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愿景,是对人权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人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刘海年认为。

  “可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新思考人权的概念。”在刘海年看来,至少有五个方面的考虑:其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平等地位。国家没有主权,人民就不可能享有人权。其二,要维护和平与安全。和平权是一项重要人权,是国家和人民享有各项权利的保障。其三,要坚持经济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包括各项人权在内的一切问题的钥匙,是享有其他各项人权的基础。其四,要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大千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等不同文明的群体并存。其五,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李云龙认为,“发展权是一项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基本人权,也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在于世界各国平等相待、协商合作、共建安全世界、共享经济繁荣。”李云龙说,目前全球仍有8亿多极端贫困人口;在发展中国家,36%以上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3.1美元,一半以上15岁以下的儿童生活在贫困状态中。发展不足仍然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

  “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各国应相互帮助,极端贫困国家和落后国家一旦发展起来,发达国家也会大大受益。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彻底解决发展难题,最终实现发展权。”李云龙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已经为联合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相继被载入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重要议题。

  新机遇

  为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趋势,也是人权事业发展的新机遇。”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李君如表示。

  李君如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各个国家、各大经济体之间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利益交汇点;并在这样的利益交汇点基础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根据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中共生共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构想,顺应了世界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只有将人权与和平、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够广泛、深入、真实、有效地开展推进人权事业的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柳华文说。

  中国积极引领国际人权治理。柳华文介绍,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主张所有人权的整体推进;国与国之间应当在平等与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建设性地人权对话与合作;中国支持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客观、公正、非政治化、非选择性、非对抗性的工作原则基础上开展工作。

  “这些年,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以人权领域的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了影响世界的中国方案。”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发展权的鲜活例子。“一带一路”倡议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主张参与国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展开合作,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实现双方和多方的共赢。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参与国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中国倡议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出资设立丝路基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将有力地促进欧亚非经济一体化,推动中亚、西亚、南亚和东非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有关国家充分享受发展权。

  新机制

  找到最多契合点,寻求最大公约数

  “什么样的国际治理目标、治理模式,决定了各国及其人民能否平等、公平、公正地参与和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人权。”柳华文说。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则表示,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呈现分化加剧却又相互依赖加深的利益格局,迫切需要整体性的全球治理。但在霸权主义主导下的自由主义全球治理缺乏国际集体人权的维度和约束,导致了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为确立国际集体人权的人权地位提供了具有重要启发性的理论基础,不仅对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维护各国人民和全人类的集体人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推进全球人权治理和全球整体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的演讲中指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思路及其提出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应该抓住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的机遇,努力推动全球人权治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合理机制。”李君如说。

  “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李君如认为,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进一步形成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多个平台的人权对话协商机制、人权经验共享机制和人权政策协调机制。

  “在人权领域,各国有自己的政策,应秉持合作共赢的思想,在尊重各国人权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形成协调机制,找到最多契合点,寻求最大公约数,建设各国人权事业共同推进发展的世界新格局。”专家们表示。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