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剪纸大师乔晓光走上南开大学“非遗公选课”讲台——让“非遗”在高校生根
来源: 今晚报 2017年3月20日9版发稿时间:2017-03-22 11:58

  

  本报记者 刘桂芳  

  “什么是‘非遗’?‘非遗’是中华民族活的文明。当我们从文明的高度认识它,我们才能重视它。”日前,“非遗”专家、剪纸大师乔晓光走进南开大学“非遗公选课”课堂,为高校学子及我市剪纸爱好者们上了一堂精彩的“非遗”课。

  “非遗公选课”开始之前,市文广局与南开大学签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传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法规建设、通识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分类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此外,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习培训计划”。我市积极参与此计划,2016年有两所高校加入研培计划,举办了6期杨柳青木版年画、剪纸、传统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培养学员近300名,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南开大学作为部属高校成功列入“2017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习培训计划”,组织面向全国的木版年画、传统陶瓷艺术研修班。

  参加过市文广局与天津美院举办的剪纸第三期研修班的十多位学员也专门来到本次“非遗公选课”课堂。“现在提倡‘把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剪纸如何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体现出来?剪纸到底有什么价值?当代剪纸艺术创作与传统剪纸如何共生?这些问题我们都想和专家请教、交流。”南开大学大一学生赵子秋是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他告诉记者:“剪纸、民间美术这些跟我现在所学的专业对口,我想要更深入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来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运用到我的设计中去。”

  一直呼吁在大学建立“非遗”相关学科的乔晓光,对于在南开大学设立“非遗公选课”非常高兴。接受采访时,他说:“在中国,大学应该是抢救、保护‘非遗’的专业机构。眼下,大学里与‘非遗’相关的学科建设跟不上,就出现偏重美术、偏重现代艺术,而对于本国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活态性和独特性缺乏研究和了解。这次能够在南开大学推行‘非遗公选课’,对在大学建立‘非遗’学科起到了推动作用。”

  乔晓光还认为,天津是一座“海河边上的剪纸城市”,“过春节的时候城市里到处都贴着窗花、吊钱,还有巨幅的大吊钱。一座城市有剪纸传统,很了不起!这些都是‘非遗’对现代生活的融入。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南开团队光刻图案化操控揭示...
校领导应邀在中国高等教育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