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创新中升华思想政治课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3月8日2版发稿时间:2017-03-13 10:15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到,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围绕如何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

  秉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很多高校在思政课的创新方面下足了功夫,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在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永志看来,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现代教学要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锡能表示,该学院近年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构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辅以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既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又将课堂教学拓展为涵盖网络和实践的教学模式。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提到,在不断创新思政课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教案设计、思想表达、观念传输,还是语言组织、工具使用、技巧融入,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始终牢牢把握这一建设宗旨和发展方向。渠长根认为,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教师要始终用生动的历史、鲜活的现实、成功的经验、伟岸的精神、高大的理想等,把学生引领到有真才实学、有志向品格的发展道路上来。

  严整教材与灵活教学相结合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专科教材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生教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受访学者向记者表示,“教”教材、“读”教材仍然是接下来思政课改进过程中要克服的主要问题之一。

  渠长根表示,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生动的,社会生活是与时俱进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也必须是灵动的。尽管教材建设有其自身规律,必须做到理论完整、规模适宜、表达通透、语言规范、相对稳定等,但是,教师要把包含丰厚思想理论和严密逻辑的教学内容叙述出来并打动学生,就必须坚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课堂教学体系,必须坚持严整内容与灵活教学相结合,做到理论阐述活泼化,实践教学动人化。

  杨永志认为,统一教材并不意味着只能照本宣科,改进思政课教学内容就是丰富书本上的“原则”性表述,使之更加深刻,更加生动。

  白锡能表示,在当前思政课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强、问题导向落实不够到位、专题化教学效果不够突出等问题依然需要改进。在更深层次上,还需要思考如何更好组织和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如何做实实践教学,如何推动思政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建构等。

  向“课程思政”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杨永志认为,可以在改进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同时,探索系统性教学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课前,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信息,选出课堂上的“报告代表”;课中,请“报告代表”分别发言,阐明本组的分析和结论,由老师和同学为其“打分”,将平时成绩加总和再平均得到最终成绩;课后,自由组成“问题兴趣小组”,进行社会调研,网络学习和相互交流。

  作为高校必修课程之一,思政课不应该“单打独斗”。渠长根认为,思政课要与其他课程相协同,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实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思政课是主渠道,却不能包打天下、独揽育人伟业;其他课程传道授业解惑,也并非单纯的技能训导,同样内含化人的责任。人文社科类课程启迪思维、价值引导的功能自不待言;自然科学类课程开拓眼界、培育理性、塑造品质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因此,所有高校教师都肩负着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自应彼此尊重、分工合作、协同教化,共同完成“师”之责任。

  记者 潘玥斐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