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每日新报:诗词热能否唤醒“诗魂”
来源: 每日新报 2017年2月12日7版发稿时间:2017-02-13 11:08

  在娱乐节目“霸屏”的时代里,人们对“综艺清流”也有了更多期盼。不久前的《见字如面》勾起了人们对家书的温暖回忆,而《中国诗词大会》更以超出预期的热度迅速走红,几乎引起了全民关注。“诗词达人”“诗词女神”到嘉宾和主持人,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站到最后的16岁中学生武亦殊更让人们看到了“00后”青少年已成为古典诗词传承的“新生力量”。

  后来,在这个古典诗词似乎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的时代,优美的诗韵还是能与年轻的生命紧密联系。

  诗词大会成“综艺清流” 文化性观赏性令观众买账

  在新浪微博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话题阅读量超过了1亿次。特别是在2月7日节目总决赛播出后,关注热度达到了顶峰,参与节目的众多选手,也都成了新“正能量网红”的代表。

  节目走红并非意外,“清流”称谓也并非虚名,不少网友对节目的舞台设计抱有“好感”。清雅古典,简淡之中加入了中国的设计元素,传统纹路线条融入其中,而且也不乏科技感,参赛选手的服装也十分具有特色,从华美汉服到民国学生装,养眼程度不低于娱乐节目,而舞台上常使用的背景音乐也进入了各种音乐软件的热搜范围当中。比赛的设置更是让人觉得从娓娓道来到暴风骤雨,“飞花令”环节令人紧张激动,“识别诗句题”让人屏气凝神。

  不少人在观看节目后,不仅觉得节目文化性较强,观赏性上也能获得高分,跟着诗句可以找到不少青春回忆。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来自全国各地,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各地都有着深厚的诗词文化传统,这表现在诗词教育比较完备,深入到学校甚至家庭,许多人从小就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在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晓军看来。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出现传统文化好苗子的基础。

  从诗词大会的火爆关注到近期国家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这个《意见》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中国,诗的国度。诗词,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它们,需要好的节目,也需要偶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需要,也必然伴随文化复兴。”

  南开大学有“诗词大赛” 暑假听叶嘉莹先生上微课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针对更多普通大学生的各类灵活生动的诗词活动也在开展中。在南开大学师生的印象中,“汉唐风韵诗词大赛”已经成了一项传统的“辅学活动”,这项赛事也被南开大学纳入《公能素质发展辅学支持体系》之中,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2016年,每个收到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新生,都能在学校资料中发现一张特殊的宣传单页,这就是“汉唐风韵诗词大赛”的参赛邀请函,新生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够了解比赛的详细情况,同时进入一个关于诗词的“交流群”。据南开大学张宏思老师介绍,比赛已开展多年,主要以文学院的支持和组织为依托,面向所有在校生。近几年,从组织层面上,比赛越来越重视从“新生”抓起,她说:“我们相信,埋下怎样的种子,就能够生结出怎样的果实。”

  在有三百多人的诗词交流群中,以诗词歌赋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是大家共同的关注话题。除了引导讨论话题、介绍比赛的具体要求,老师们还为新生准备了大“福利”——由叶嘉莹先生录制的一堂“微课”,视频中,叶先生介绍了自己与诗词的情缘,还讲解了诗词吟诵的基本方法。这让新生们激动不已,提问环节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向叶先生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以及对先生的祝福。

  而这种“激动”还会继续延续,叶先生经常举办校园讲座,90多岁的她不仅每次都站着讲完长达两个小时的课,而且常会邀请像席慕蓉这样的“老友”来共同开讲。这也让不少南开大学的同学们感到兴奋与幸福,有人在网上留言说:“这就是在南开的福利啊,幸福感爆棚。”不少在网上抢到入场券的同学都会发“朋友圈”晒幸福。

  我在现场“百人团”中 诗词社团并不“大热”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百人团”中,有一位南开大学的大二学生,他叫沈灏。这已经并不是他第一次参加诗词比赛的节目录制,在之前,他和队友们一起参加了《中华好诗词》的比赛,代表南开大学战队一举冲入决赛,取得了全国前五的成绩。这次《中国诗词大会》录播之前,导演组在微博上私信了他,邀请他参加比赛。全程参与的沈灏现场感受了“高手如云”,这也让他感到十分高兴。

  在学校,沈灏是诗词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大一开始他就参加了南开大学“诗词楹联协会”,去年,他被选为该协会的副会长,开始参与组织各种诗词活动。据沈灏介绍,协会人数并不多,如今不足80人,在南开大学的诸多社团当中,规模较小。

  据沈灏介绍,社团的固定活动为两周一次的讲座,会邀请文学院从事诗词研究的博士生来做交流。每次参加的人数在20到30人。虽然看上去人数不多,但是内部的热情还是比较高。沈灏希望能够建立几个品牌活动,让诗词楹联协会成为一个“大一些”的社团。

  “酒逢知己千杯少” 校园爱诗人群“小而美”

  在大学校园中,或许诗词算不上一个“大众爱好”,南开大学的新生李美霓十分关注诗词大会的节目,她感觉这样的“传播”十分有必要,在她看来:“目前很多年轻人都不大理解诗词的魅力。”李美霓小学的时候就被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句打动。她承认,从小学到高中,这都是一个很“小众”的爱好。李美霓偶尔会给同学们写明信片,里面用一两句诗词,可是得到“和诗”的机会并不多。她喜欢古典诗词,不仅仅是欣赏诗韵、诗情,个中的情怀更能打动她。她觉得一档好的节目能够让更多学生认识到诗词的“美”。而沈灏认为,虽然校园中喜欢古典诗词的人没那么多,但是如果遇到“同道中人”还是有很多共同话题的。社团内部,有些社员喜欢吟诵,有的喜欢背诵,也有的喜欢自己创作,可谓各具特色。“酒逢知己千杯少”对于很多喜爱诗词的年轻人都是同样的感受,“同好”都是值得珍惜的。

  作为南开大学“唐风韵诗词大赛”的基层组织者,也是“诗词群”的管理之一,张宏思介绍:“目前诗词群大概有学生300多人,群里每天几乎都很热闹,在最初的时候,我们会设置话题,引导讨论,如今大家的话题不仅仅越来越专业,而且也越来越广泛。”参与初赛线上答题的学生一共有297人,虽然从人数上看不算“火爆”,但是除了大一新生以外,还有不少大三以上的学生参与,不仅有文史专业的同学,更有不少理工科的学生参加。

  本版整理撰文 新报记者 回振岩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