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陶慕宁:饮食文化摭谈
来源: 今晚报2017年1月29日8版发稿时间:2017-02-02 10:00

 

 

  陶慕宁

  饮食文化,说白了就是吃什么和怎么吃的问题。要想弄清楚中国的饮食文化,就必须上溯到商周时期。那是真正的封建时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级森严,截乎不紊。而维系各个阶层以及亲族关系的纽带则是礼。礼有两重含义,一是仪式,大到祭祀、朝聘,小到男女的成人礼——冠、笄,乡里之间的定期聚会——乡饮酒。都有繁复的仪式规范。二是指贵族各等级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商周是以血缘亲族统治的宗法制度,礼的作用一方面是维系贵族之间的血缘纽带,另一方面是制约规范社会各阶层的行为义务乃至做人的品格。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也就是说,创设礼的初衷,是从饮食的分配开始的。围绕礼的活动,通常都少不了饮食,无论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饮食都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后来发掘出来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部分是食器、饮器,如鼎、尊、爵、觥、觚、簋、斝、卮等,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等级。鼎,首先是煮肉煮菜的器皿,其次才是权力的象征。想要推翻一个王朝,叫“问鼎”,要夺人吃饭的家伙。而尊和爵都是喝酒的器皿,却又是高贵的意思。从人的最基本需要——吃喝出发来制定礼仪,这种影响力当然就无穷大了。直到今天,中国人的婚丧嫁娶、庆寿贺节,重头戏不还是饮酒聚餐么?

  春秋时管仲讲,“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尚书·洪范》讲“农用八政”,第一就是“食”,可见统治者是多么重视吃的问题。西方人在治国的理念上与中国人有很大差异,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讲政治重视的是“治”,强调管理、监督、惩罚,后来西方的政治大抵围绕这种理念。而中国人的政治观念重视的是“养”,《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孟子》讲“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中国农民起义直接的诱因往往是天灾引起的大饥荒。

  至于吃什么,则有严格的等级分野。牛是最高贵的食物,最隆重的祭神祭祖的礼品叫太牢,用牛羊豕三牲,也是天子才有资格享用的。《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少牢不能用牛,诸侯祭祀社稷只能用羊和猪。至于底层的贵族——士,也就只能吃些小猪、狗肉、鸡肉和鱼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收了个穷门客冯谖,起初没显出什么本事,只有一把剑,连穗子都装饰不起,却在宿舍里用手指弹着剑,大声唱“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听说了,就命人提高了他的住宿档次,给他的膳食标准中添加了鱼。可见鱼在当时还不是很高级的食物。不过,《诗经·小雅·六月》有“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一句,是说周宣王宴请征伐猃狁凯旋归国的尹吉甫,特地加了几道不常吃的菜——炖甲鱼、鲤鱼刺身。这样看来,鲤鱼又是当时国宴上的珍品了。

 

编辑:马超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